“单元整体推进”打破教材单元界限
????山东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快乐探究课上。(资料图片)
“单元整体推进”教学的单元并非单指一个单元,而是打破教材一个一个小单元编写的界限,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把整本教材分成若干模块,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领域来研究“单元整体推进”教学能改变教师就一节课备一节课的“颗粒状”授课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数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部”学习模式。“单元整体推进”教学不但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明确整体教学目标,还能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注意到整体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编织一张数学知识脉络图。
■李海霞
案例中的反思
我和实验组的老师们在分析“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如何整体推进教学时,达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首先要设一节单元导学课。导学课应该是整个单元推进教学顺利进行的助推器,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整体感知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导学课与第一节研讨课要有很好的衔接点,不能出现导学和研讨“脱轨”的现象。单元导学课尝试从这几个环节入手:
第一步:创设情景 导入课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漂亮的建筑物,你们想知道设计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小明的爸爸就是一位桥梁设计师,小明正在跟爸爸学设计呢?你们想不想去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单元“我跟爸爸学设计”来大体了解一下“平行于相交”的有关知识吧!
第二步:指导学法 把握学情。一是粗读单元信息,课下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再次快速浏览课本:本单元有几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让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二是精读单元信息,教师指导孩子进行精读,先让孩子说方法,老师再进行及时补充,然后让孩子再次去阅读课本。
第三步:小组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逐个信息窗进行交流,先交流收获,再交流疑惑,能直接解决的疑惑小组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疑惑请小组长作好记录。
第四步:全班交流。当学生提出疑惑时候,首先是有相同疑惑的学生请举手,请没有相同疑惑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有误,老师及时纠正或留作研讨课重点研究。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学课让学生交流收获和疑惑的过程耗时30分钟,学生只是端起课本来读自己阅读课本时所发现的问题,收获和疑惑界限不明确,学习经验有局限性,课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引领性”太弱,以至于到了研讨课上出现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手忙脚乱,每个环节都是“水过地皮湿”,学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干什么,老师也不清楚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研讨课成了片面追求大容量而忽视学生接受能力的无效之举。
反思中的提升
有了上面的反思,我们再次探寻教学的设计策略与思路时,一致认为:“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所讲的整合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所追求的课堂高效,不是一个单元上课时数的减少。单元导学课不是让学生自己看看书、画一画、说一说这么简单,它所肩负的责任应该是向学生传递一个单元完整的数学思想,激活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找到“停靠点”,然后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路径,激发学生研讨课上探究的欲望,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整合建模。
再次设计单元导学课,重点思考了一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二是本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三是其他各册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内容有哪些?带着这样的追问,重新解读“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把知识点放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角的分类、测量工具的认识、平移等知识都隐含着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后续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作了铺垫。从学生的认知起点看,平行与相交的生活化形象已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只不过对于概念处于模糊状态罢了,激活原有知识为新知做贮备,是单元导学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于是单元导学课有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先让学生做如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观察地面地板砖的排列,观看建筑物以及门、窗、电梯之间的线条有什么样的特点,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发现的秘密,并作活动记录。课上,首先交流课前的发现与收获,然后带着学习经验阅读课本,并利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收获和疑惑,暴露学生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激活本单元用得到的知识,并复习认识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最后,师生归纳总结出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集中在研讨课上探究。我们制定了本单元学习目标:通过实物——图例——符号——表象这一过程,让学生真正建立平行与相交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空间思维。研讨课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带着导学课上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围绕问题自学,并让小组展示交流自学收获,师生共同突破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学画平行和垂直,让学生先根据导学课上激活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创造平行和垂直,然后教师引导用工具画,根据平移和画直角的原有知识寻找画图方法。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垂直线上找一个点,然后左右两边向另一条垂线画线,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研讨课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学生在单元导学课上的经验——认知——反思——疑惑的延伸,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中,让本单元的知识综合升华,提升和内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归纳提炼策略
在多次研讨、磨课、反思中,“单元整体推进”教学的设计策略也渐渐地清晰明朗起来:
重组教材,变单课时目标为多课时目标。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有效整合是实施“单元整体推进”教学的重要理念。因此,在重组教材时,一是做到“纵横对照,线面结合”,二是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拟定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目标层次的序列和层次;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练习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控制手段,防止目标和过程脱节;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教学修正措施的有机配合,以有利于因材施教。重组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单课时备课法”,由“单课时目标”向“多课时目标”调整。在重组教材内容时,目的是把教材“由厚变薄”,但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却是推敲“变薄为厚”、“由浅入深”,挖掘薄薄的一两页纸背后所蕴含的思维训练、思维方法的要素与内容,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整体设计,变备一节课为备一类课。要求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推进教学设计时,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分析、设计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信息窗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步骤,而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特征,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给数学内容分类。把握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特征后,再研究这一类知识的共同教学特点。
传统的“单课时备课法”,虽然每节课都设计了详细的教学环节,但知识整体性、连贯性和迁移性并不强。我们根据迁移原理,找准了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知识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思路,形成了“单元导学课、快乐探究课、练习帮扶课、单元再构课”四课一线的教学模式。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教学环节,一步一步教会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可以类推到几个知识点,为准确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迁移性教学环节”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单时课备课和单课教学,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符合新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省时高效,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优化数学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尝试运用,并进一步的探索完善。
(作者为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