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是一把不能丢的钥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凌宗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项基本素养:文学阅读的功夫。文学再现的是社会现实,人生百态,有人性的美好也有残酷,有生活的希望也有遗憾。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待人生。当然,从职业的角度考虑,它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审美的殿堂。

    对教材中的选文,尤其是外国作品和长篇节选,我一般都会找出原文读,去体会作者想说的东西,而不只是以所谓的教参解读为依据。我以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硬读”的功夫,许多时候,你看了原文才会发现一些“真相”。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教参总说他是沙皇统治者的帮凶,这固然有些道理,但是当我们联系作者的《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作品,就会发现契诃夫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原来都是生活在恐惧之中的,这个“发现”会让你觉得别里科夫虽然可恶,但也可怜。

    《小公务员之死》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在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时,打了个喷嚏,当他看到“前排坐着交通部门任职的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时,便疑心唾沫星子溅到将军脸上,因担心将军记恨,便以多种方式给将军道歉,引发原本并未在意的将军的愤怒,于是他越发怀疑将军对自己有了负面看法,以致郁郁而终。

    《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时的表现,主人公在教材编者和教参看来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变色龙”,这固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们很少去想,如果这条狗真是将军家的,他却处置了它,那么对他来说会有什么结果呢?当我们从人的角度,尤其是小人物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奥楚蔑洛夫的反复无常固然可恨,而当我们想到人求自保的本能的时候,也就多少可以原谅他了。

    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给他们呈现了一段教材上没有的文字:“当时他躺在棺木里,面容温和,愉快,甚至有几分喜色,仿佛很高兴他终于被装入套子里,从此再也不用出来了。是的他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连老天爷也表示对他敬意,下葬那天,天色阴沉沉的,我们大家都穿着套鞋,打着雨伞。”之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别里科夫活着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看到那温和的笑容,为什么他生前没有温和的笑容,死了反而有了?学生说,因为他再也不用担心出什么乱子了!

    这样的阅读引领,会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的阅读,是要从人的立场出发,去发现和理解人性。当我们走进文本,作品中人物那些看似荒唐可笑的举止就可以理解了,我们甚至会为他们的生存状态而扼腕,进而去反思带给他们这样的生活的社会现实之暴戾与残酷,进而明白,文学鉴赏并不只有一个角度。

    我用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文学阅读是一把钥匙,引领我们向人性的深处开掘。(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