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教育利社区 南城口碑立名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

    师生“乐读”

    参加中加教育交流论坛

    芳古园小学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玉蜓桥畔,是丰台区方庄社区的配套学校之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从2005年至今,这所社区配套的小学在丰台区全区教学质量动态监测中总是名列前茅。居民们自豪,身边就有一所好学校;同行们好奇,社区里怎么办出名校来?

    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研管理先进校、北京市校本课程建设先进校、丰台区素质教育优质学校,在丰台区小学质量监控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芳古园小学,这所小小的学校在“精美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正在释放着大大的教育能量。

    学校组织了学生喜爱的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并注重教育的过程性和系列化。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显得尤为生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灵、强健的体魄成为学校最本真、淳朴的教育理想。

    学校开展了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随着课题的深入,通过对一系列制度进行改革,丰富了同伴互助的内容,营造了同伴互助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实现了同伴互助的自我管理。在国家课题的引领下,体育和舞蹈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近年来,学生在北京市各种比赛中屡获殊荣,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艺术节舞蹈一等奖、合唱一等奖、管乐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英语创意大赛一等奖,北京市体育舞蹈比赛一等奖等。

    在这所学校,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并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幸福。

    校无大小 至精则胜

    如果没有社区居民指路,第一次去芳古园小学的人很难找到地方。顺着小区里狭窄的小路走进不大的校园,只见紧凑的塑胶操场挨着一幢整洁的教学楼。

    就是这所深藏在社区里的小学,这几年在北京南城的名声越来越响。不仅社区里的居民争着把孩子送到这里来,社区外的家长想把孩子送来的也很多。家长们看中的是这所学校管得细,教学质量更是连年在全区拔尖。

    很少人知道,这所1991年建成的学校,在不长的办学历史上曾经遭遇到严重的困境。2000年的时候,芳古园小学一年级招生只招来20多人。那一年全校一共7个班,学生256人,教师32人,师生比达到让人尴尬的1比8。而今年,学校的办学规模是一校两址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50多人。

    是什么让芳古园小学产生了如此积极的变化?校长申瑞芝说,学校近十几年办学的实践,归根结底都是在“精”字上下功夫。

    在芳古园小学,有一句口号深入人心——“校无大小,至精则胜”。这是申瑞芝2000年9月到芳古园小学担任校长后,面对办学窘境,客观分析学校优劣势后提出的办学理念。

    从那一年起,学校要求教师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高质量落实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落实每一节授课做起,从落实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和每一种能力形成的过程做起,齐心合力在校园里精耕细作,用实际行动赢得家长学生的认可。

    申瑞芝自己用行动给所有教师作出了表率。她坚持全员听课,学校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都要在她的面前过关。从2000年9月来到学校的那个新学期开始,每天上学,只要没有工作安排,芳古园小学的学生们就总能在校门口见到她。以至于这些年下来,送孩子的家长们已经习惯了芳古园小学的一大特色——校长几乎能叫出学校里每一个孩子的名字。

    一年半的时间,芳古园小学就度过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危机,学生人数也增加到366人。

    初步稳定学校办学态势后,学校领导班子再次反思学校的办学实际。就读工商管理硕士的申瑞芝,运用企业管理SWOT矩阵原理,对学校各方面情况如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她结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了一个共识——学生发展是学校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学校的根本目标;而教师则是学校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办学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申瑞芝提出了学校新阶段的办学理念——“教育就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学校全体教师从精心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做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相比过去,学校对学生的服务更加细化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的不同,学校提供的服务措施也有所侧重。对低年级的孩子,学校着重提供生活服务,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对中年级,学校着重提供知识服务,要求教师不仅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还要告诉他们如何获取这些答案,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而对高年级的孩子,学校更侧重心灵的服务。在继续做好知识上的服务的同时,教师还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谈心,切忌训斥,挖苦。

    服务精细的同时,学校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组织各种兴趣技能竞赛和活动,目的就是让全校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能力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偶然的事情见证了芳古园小学全体师生多年努力的成果。2005年,丰台区教育部门临时组织了一次全区小学5年级成绩统测。结果让所有人意外,社区学校芳古园小学拿到了全区之冠。

    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凡是丰台区的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芳古园小学总是名列三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社会满意度也从量变积累到质变,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申瑞芝就再也没有为招不到学生发愁。

    精益求精 科学育人

    “校无大小,至精则胜”,依靠全体教师聚精会神抓教育,芳古园小学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如何将学校的做法提炼为方法,将学校的办学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念,成为芳古园小学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申瑞芝说,伴随着学校教育实践的深入,我们感到必须从学校的发展战略高度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路径。并且,干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并形成制度固定下来。

    结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并广泛征求干部教师意见后,申瑞芝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思路。

    作为校长,申瑞芝担任学校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包括科研制度、教研制度、培训制度、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在内的系统的学校教研制度。采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种实践方式推动校本教研全员开展。

    在芳古园小学,教师的自我反思被看做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环节。学校鼓励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间相互学习听课、教研组长诊断听课、师徒间指导等听课活动;开展教师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评课活动;建立献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献出一节录像课,课后及时将录像光盘发还给教师本人。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促使教师自我反思。

    在强调校本教研需要教师不断自我反思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与合作,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开展同伴互助。具体实践形式包括对话(包括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协作、帮助等。

    学校建立了业务理论学习制度,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引领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校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教研组经验交流等活动;每学期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和校级评优课活动;定期召开年级教学分析会,交流年级教学管理经验;每学期聘请专家举办教学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激活教师教学经验,让大家共同分享。

    此外,学校还通过教改课题研究、备课组集体备课、说课、同年级教案、学案研究等形式,建立教师合作模式。开展师徒帮带研究。拜骨干教师、经验丰富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为师,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的同时,一批立足学校实际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陆续建立。

    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芳古园小学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其中涵盖了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水平、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四方面内容。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在哪方面提高,朝着什么目标去努力,用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检验老师的工作。逐步形成以评价方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求每位教师自我纠正不良教育行为,每月读一本杂志,写一篇体会,每月有工作小结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