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的经典之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春醉天香   张振添 绘

    ■潘裕民

    生命的真正能源来自宁静。可是,人们常常忘记了“静”,反而尽量用动态去消耗自己,这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所以,台湾美学家蒋勋先生说:“‘美’的最大敌人是‘忙’。”人是需要“忙里偷闲”的,尤其是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无暇思考的时代,我们有必要让脚步放慢一些,让头脑冷静一些。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品味生活。

    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是心灵的自由和美好,能够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这种观点出发,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读书。在今天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里,有闲能静心读书者让人艳羡。谁都知道,读书可以补充知识。不过在我看来,真正能提高修养、改变人生的是那些“无用”之书。比如那些古典诗词、明清小说这样的文学经典。

    提起古典诗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朝的历史远去了,但诗人的歌唱却不时地在当下人们的耳边回响,仿佛是一个向导和路标,把我们带进悠远的历史空间。

    每次回望唐朝,总能见到一群诗人的背影。其实,唐朝本来就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朝代,一个为诗人而存在的时代。正如台湾美学家蒋勋所说:“仿佛是一种历史的宿命,那么多诗人就像彼此约定一样同时诞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百首,对于前代以诗为学业,甚至举业的学子来说,确实是一个起码的要求。而今人读唐诗,多数并不是为了拿来作为楷模或学习写作,而是为了艺术鉴赏。如果用“功利”的眼光看,唐诗是“无用”之书,但只要你和它亲近,就会被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所征服。在这些优美动人的古典诗词中,蕴蓄着丰富的内涵,渗透着深邃的哲理,饱含着复杂的情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经常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人格,净化人的灵魂。何况,人的生活应该是诗意的,温润的,充满色彩的。现在都在讲“中国梦”、“美丽中国”,这不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美好追求和诗意表达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可见,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用之用”。(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