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发挥高校优势 为“中国梦”贡献智慧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扬帆起航
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召开的高校智库建设座谈会精神,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发挥智库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导向、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
高校智库围绕“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新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软实力提升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据统计,3年来高校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交研究报告达2.35万份,被采纳1.25万份,切实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目前,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建立了文科“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首批认定的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的中国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领衔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和科研评价改革,建立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实质性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采用物质奖励及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教师主动将理论成果运用到国家战略决策中,鼓励研究机构主动对接政府和企业,联合共建研究(院)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通过成果适时呈报、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召开新书发布会等形式,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有效的决策咨询呈送渠道和信息发布渠道。
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平台建设
上海、福建、安徽、黑龙江、山东等省市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多学科交融、多方面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数据库,为实际决策部门提供基于数据科学分析平台的咨询服务。南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建构起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为主体的科学研究创新体系,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由复旦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延安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建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打造党史研究教育宣传高地。
会聚高端人才,打造一流团队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加强智库人才引进工作,探索“旋转门”机制,吸引原政府部门领导同志进入智库,发挥他们既具有广泛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综合优势。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通过中青年人才工程加强人才培养,使青年才俊能够迅速成为应用对策研究的中坚力量。
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智库建设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合作,“把智库建设到海外”。如卡耐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就两国共同面临的核不扩散、国际经贸、气候能源等全球性挑战共同开展研究。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国际环境、国际区域问题以及公共外交研究等领域,提升智库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创办高端论坛,打造智库品牌
北京大学的“北京论坛”、复旦大学的“上海论坛”、南京大学的“江苏论坛”、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等通过多年打造经营,已成为重要品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学术能力和决策影响力逐步提升,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已在相关研究领域享有良好声誉,形成品牌效应。
上海市: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新路径
上海市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问题,深化改革创新,整合品牌力量,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新路径。
构建“高级战略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两层智库体系,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决策咨询能力
一是依托人才和科研优势,提升对区域和国家决策咨询的支撑作用,在上海“2011计划”中设立高级战略研究中心,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每个战略研究中心年度投入经费500万元。二是启动专业型上海高校智库建设。加强专业团队和专题数据库建设,加强人才流动和国际交流,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型智库,每个智库年度投入经费200万元。三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综合性和影响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的“上海高校智库”,可进入高级战略研究中心层次建设。
发挥智库对政府、社会、国际的三重影响力,建设知名智库品牌
一是定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服务政府决策。通过从事与政策相关的理论创新和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研究,提出社会未来发展的预警,为决策部门提供短期和长期治理的新思维,或为特定政策目标提出多样化的实现路径。二是定期举办高端论坛和成果宣传发布,建立与政策制定者、媒体和社会精英等良好沟通的渠道,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机制,引发社会和决策者对相关政策议题的关注,增强在优势领域中的“话语权”,发挥社会影响力。三是与海外知名智库机构合作,打造国际化智库。一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另一方面选派研究人员到国外一流智库进行业务进修,熟悉各国大学智库运作和制度,提高智库研究者素养。
注重智库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分析,加强人才引进和成果认定
一是注重数据库建设,鼓励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分享数据资料;加强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提升,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二是加强智库人才引进,建立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建立中国式的“人才旋转门”制度。通过灵活的用人制度和优厚的工作条件,吸引国内外一流政策研究人才到上海高校智库工作。三是建立与智库研究特点相匹配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鼓励学者长期进行决策咨询研究积累。智库成果的评价指标更加侧重考察研究成果对实际决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切实激励学者潜心于决策研究。
成立上海高校智库领导小组,加强服务管理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上海高校智库领导小组,出台推进上海高校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依托复旦大学成立了“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深化对大学智库自身的研究,着力解决上海高校智库体系建设过程中理论指导及创新实践所面临的问题。
复旦大学: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学智库
复旦大学秉持“引领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推动校内外、国内外的资源整合,培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复旦风格、国际影响的新型大学智库,努力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与咨政水平。
坚持转型升级与孵化培育相结合,催生新型大学智库
学校一方面积极推进现有研究机构整合与转型升级,朝着具有咨政能力的研究机构转化;另一方面,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上海高校智库建设为抓手,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孵化培育一批新的大学智库。2013年,通过资源整合,有21个研究机构申报上海高校智库;接受上海市教委委托,组建“上海市高校智库管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被新华社《瞭望》周刊评选为高等院校系统中有重大影响的智库机构。
坚持跨学科、跨单位相结合,提高智库研究的理论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
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智库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学科交叉研究促进新的战略咨询思想的产生。学校智库建设跨出校门,和政府部门、社会咨询机构展开协同和互动交流。如上海物流研究院是上海市政府与复旦大学联合共建的开放型物流产业研究与创新发展平台,该研究院汇聚了管理、计算机、信息、微电子、社会、法学、经济等多学科研究力量,与中物联研究院、韩国电子商务研究所、上海情报研究所、大智慧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单位特征,增强了研究的现实针对性,推动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坚持着眼中国、走向国际,提高智库研究的国际前沿性和战略前瞻性
学校智库建设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极推进现有智库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合作。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国外智库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欧洲能源研究院、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印度国家管理研究院、国际能源署等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建设,“把智库建设到海外”。目前正着力通过与加州大学系统、哥本哈根大学的合作,在当地建立实体性研究机构,来自当地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智库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