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坚持以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为支撑,提高智库的资料积累和信息储备
高端的智库研究必须建立在充足的数据和信息基础上,学校高度重视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系统,以大数据建设为切入口,以四大专题数据库(评价指标库、实践案例库、管理标准库、绩效数据库)和一个信息平台(绩效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促进和推动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工作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而数据化,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基于强大数据分析的决策咨询。目前该系统在国内23个省份、200多个地方政府和部门中得到应用。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建设的“金砖国家经贸信息共享平台”被列入2013年《金砖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创新理念 砥砺品牌
打造冷战国际史研究新高地
华东师范大学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立足学科优势,砥砺学术品牌,创新科研理念,推动协同研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创设“华东师范大学—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研究工作室”,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巩固品牌效应
学校依托2001年成立的国内首个以冷战史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机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冷战史中心”),积极致力于中国冷战史研究,紧跟国际学术研究最新进展,及时引进最前沿的学术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并与世界著名教育型智库——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简称“威尔逊中心”)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强了中国学者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参与意识和话语权威。经过努力,中心现已成为国际冷战史学界公认的世界四大冷战研究机构之一。
2011年8月,冷战史中心和威尔逊中心创设“华东师范大学—威尔逊中心冷战研究工作室”,将双方的合作交流推进到常规化、机制化的新高度。一是搭建起国内外冷战国际史研究学术交流互动的网络与平台,目前已有来自华东师大、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多位中青年学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威尔逊中心冷战研究工作室”完成访学研究。二是建立起联合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的机制,双方联合举办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冷战史专业国际会议和小型工作坊,合作开展各国冷战史档案文献特别是新解密的有关中国外交的中外文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三是孕育出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大象进了房子:苏联和印度的核武器项目,1967年至1989年》、《近年来中国冷战史研究综述》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英文世界受到广泛关注。
“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国际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冷战史中心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将优秀学术成果推向国际学术界,国际冷战史学界响起了“中国话语”,出现了有关“中国视角”的学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为西方学者广泛讨论和引用,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5年来,中心学者先后在英语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和历史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出版英文著作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1年,研究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英文专著《一边倒之后:冷战时期的中国与其盟友们》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和威尔逊中心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2012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世界的三边关系》由英国有影响的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发行,取得了广泛影响。同时,冷战史中心不断加大“请进来”的力度,以多种渠道向海外“引智”。聘请一批海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研究人员来中心作为长期或短期访问专家,在“大夏讲坛”发表演讲,与研究生举行座谈会,促进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科学谋划,打造冷战国际史研究高端智库
冷战史中心将与威尔逊中心在现有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围绕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边疆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改革及相互关系,“第三世界”国家与大国关系等重大课题和长远发展战略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目前,双方已经拟定了今后5年的扩大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有:设立著名学者领衔的讲座学者计划;在美国工作室开设冷战史研究年度系列讲座,由双方共同推荐和遴选讲座选题及演讲人;举办中美博士生暑期档案文献解读培训班;在多国档案文献的收集和翻译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等。通过上述努力,将为进一步提升冷战史中心的国际学术地位、扩大中国学者在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权提供重要的对话窗口和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冷战史研究状况的了解,使中国学者在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占据前沿,从而把中国的冷战国际史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同时为国家的重大安全和发展战略、处理边疆问题、领土争端以及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
通化师范学院:发挥地缘特色学科优势
全力建设高句丽问题智库
通化师范学院发挥地缘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优势,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高句丽问题智库建设,为正确处理高句丽历史问题,维护东北边疆及东北亚地区稳定提供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打造高句丽问题研究平台
学校打破常规用人机制,联合中国社科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东北三省文物考古部门,以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为依托,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团队,深入开展高句丽问题研究的协同创新。学校充分发挥基地平台的学术交流渠道,坚持每年主办和承办“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2次,主要以高句丽历史、考古以及高句丽问题与东北亚诸国关系为主题,先后为我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东北工程”的开展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咨询服务。出版的《中国高句丽史》一书,成为“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参考书。
占据学术研究前沿,提高高句丽问题研究影响力和话语权
2012年7月在吉林省集安市出土了“集安高句丽碑”,这是最新高句丽研究史料。耿铁华教授牵头完成了对该碑的调查测绘、报告编写、碑文释读、书体研究、历史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1月出版了《集安高句丽碑》一书,受到东北亚各国的关注。针对有韩国学者对“集安高句丽碑”真实性的怀疑,耿铁华教授于2013年4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新发现高句丽碑韩·中·日专家讨论会”上发表了《中国集安出土高句丽碑的真实性》一文,从集安高句丽碑出土情况、形制、内容,中国学者关于集安高句丽碑的调查、鉴定与研究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阐述,有力驳斥了外界对“集安高句丽碑”真实性的猜忌与怀疑。
不断完善高句丽研究数据库建设,提高高句丽问题智库的资料积累和信息储备
在编制“高句丽史籍汇要”、“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的基础上,学校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不断加强高句丽研究数据库建设,建立了以高句丽历史与考古文献、国际高句丽研究成果、专家学者、研究动态四大专题数据库,为我国高句丽问题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料积累和信息储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