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萍:在音乐教育中感受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个人简介] 蔡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从教32年。先后获评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现任北京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和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并被聘为朝阳区2012、2013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小学音乐学科评议组专家。

    回顾32年的从教生涯,蔡萍的感觉是幸福。她说,我当了21年音乐教师,11年音乐学科教研员,曾经的付出与收获,经历与感动,仿佛历历在目。我庆幸,如今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幸福,今天我已更懂教育

  学艺:咬定青山不放松

    从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进入学校,第一次走进音乐教室,却发现学校崭新的星海钢琴自己根本弹不了。没有什么打击比这样的遭遇更能让一个新教师失落了。这当头一棒让初上讲台的蔡萍意识到,在师范学校里学习的脚踏风琴已经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如果想继续职业生涯,唯一的选择是学习。

    经过多次拜师,蔡萍终于得以在中央音乐学院从零起步学习钢琴。她用去半年积攒的工资,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周从学校到学院往返一次。当时,她每月的工资是四十三块钱,她把其中的三十块用作学费,一学就是三年。其间,除了钢琴演奏,她又拜师学习了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合唱指挥等课程。蔡萍说:“工作前五年,我没有给家里一分钱,只能是后来常回家看看,给父母点零花钱来弥补愧疚。”

    当时,在音乐教育圈中有一句行话——“师范生不是专修音乐的”,意思是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都不好。因为这句话,多年来,蔡萍学习的脚步始终没敢停歇。从中师到专科,从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班,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

    1999年北京市第一次举办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朝阳区最好成绩是全能二等奖,两名二等奖获得者中就有蔡萍。这次获奖让她从此信心倍增,边工作边学习便成为习惯。她曾3次参加北京市骨干教师培训,系统深造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其间,赴西南师大、武汉师大、厦门大学、台北师大等高校深造。

    在专业学习中,蔡萍特别留意新课程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关注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但学习行政部门的课改文件,先行把握课程标准精神,还学习哲学、美学、艺术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她曾作为正式代表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参加“第三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培训。

    蔡萍说:“每逢有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参加,虽很辛苦,但我知道,只有辛勤地付出,才会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因专业而从容。”

    学习让蔡萍对音乐的理解不断加深,也让她对音乐教育的定位日渐清晰。她说,“刚开始工作时,我认为音乐课不就是唱唱歌吗,于是就把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通过学习我才知道,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都承载着教育的使命。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蔡萍开始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研究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实施音乐课,尝试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基于这样的重新认识,蔡萍也重新定义了“快乐的教育”。即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更不是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她说,我们享受着快乐的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能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服务。

    她常跟老师们说:“既然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做着音乐教学的工作,那我们何不多研究、多琢磨,让这高兴的体验在每一天都出现呢,那我们就能享受一生快乐的教育。”

    授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012年,朝阳区在北京市五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取得全市首名的好成绩。这个结果让曾经认定朝阳区人“有钱没文化”的人大跌眼镜。其实,早在2005年,作为北京第一人口大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朝阳区就已经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实现全区小学“班班器乐进课堂”的区县。而这个局面与蔡萍的努力密不可分。

    2001年,蔡萍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不久,她被调入朝阳区教研中心担任教研员。为了发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她开始“上蹿下跳”以求打开朝阳器乐教育普及的局面。所谓“上蹿”就是找各级领导,研究推广方案,以得到领导的支持;“下跳”则是深入学校,与校长和音乐教师交流认识,共同协商,选择什么乐器,如何操作不违反“一费制”的规定等。

    朝阳区是一个城乡接合的大区,地处五环以外的农村学校多、打工子弟多、低收入人群集中,如何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想学、能学、学得起器乐,不给家长增加负担是一个突出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她发现并积极推广十八里店、黑庄户等农村学区的做法,先为各校配备一个班的口风琴,学生仅需购买一支小小的吹嘴就解决了用琴问题。

    乐器普及了,意味着朝阳区的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运用乐器进行音乐的学习。那么音乐教师是否也能全部达到的器乐施教标准呢?蔡萍主持每学期对全区的音乐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从一开始关注“不会到会”的普及培训发展到关注“质量与效果”的提高培训,从关注器乐教学认识的通识培训到关注各种乐器演奏技能与教学实施的专项培训,从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到骨干教师的引领培训,大大小小上百场超过20万人次。

    为了克服小学器乐教学随意性和随机性现象。蔡萍以骨干教师、学区、学校分层认领小专题为抓手,相继开展了教学片断、案例剖析、展示交流、监测反馈、研发校本课程等一系列专题研究活动,研究出以“好”带“差”的帮教学习、社团活动的兴趣学习、展示成长的快乐学习等操作方法。研发了《器乐教学参考》单双册12本参考书,并梳理出器乐教学的2类课型、5个模式、4条策略、10种方法,组织全员参与器乐教学案例及评析交流过程,彻底解决器乐教学的随意性和随机性问题。

    不少学校依托器乐进课堂的基础,开启了学校艺术特色项目的建设,如武圣庙小学的口琴乐团、酒仙桥中心的手风琴乐团、康静里小学的吹打乐团等。小学生乐团不仅活跃在升旗仪式、综合实践、社区文化活动中,而且能够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甚至走出了国门。普及型的音乐教育还极大地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如今,走进音乐教室,到处可见学生用易拉罐、小水杯、瓶子盖自制的沙锤、敲击琴、串铃等小乐器。2005年、2008年和2012年,在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朝阳区小学生大部分选择用乐器演奏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和音乐技能水平,测试成绩连年攀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2012年朝阳区在全市小学五年级学业测试音乐学科取得全市之冠的好成果。

    在朝阳区承办的北京市器乐教学现场会,市教育部门感言:“朝阳区在学校开展班级器乐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希望朝阳区再接再厉,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解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作为区教研员,蔡萍必须“一手抓音乐教学质量,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她从了解全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教学状况入手,瞄准课改工作要求,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区域音乐教学改革。她深入学校和课堂,梳理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了音乐教研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关注教师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多方式”的活动策略。这些教研活动策略包括合作式,如共同备课;讨论式,如围绕“三维目标的体现”分组讨论;交流式,如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各抒己见;研讨式,如研究课观摩及评课等教研形式。

    她组织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teach8”等网络平台促进教师参与、互动,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的作用。在教研范围上,采取分层式,如全区、中心组、课题组、课改教师、学区等不同范围分层次进行;在教研内容上,积极组织和参与校本教研,使教研活动扎根于教师的工作中,立足于课堂教学中。

    在蔡萍的带领下,全区368位音乐教师全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并逐步形成了市骨干9人、区骨干62人的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人才梯队。

    为了推动全区音乐教学改革,朝阳区教研中心先后下发了蔡萍撰写的《朝阳区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意见》、《朝阳区小学音乐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朝阳区小学音乐学科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和《朝阳区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指导建议》等一系列教研成果,蔡萍也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先进个人。

    据统计,近年来蔡萍指导的研究课有32节在市级研讨会展示。她指导的教师2人获国家音乐现场课评比一等奖,1人在全国名师大讲堂做展示课,基本功大赛有6人次在市级大赛获得一等奖。她指导的教师科研有15篇论文、6篇教学设计、5节研究课荣获市级以上一等奖。其间,她组织召开“和谐之声——合唱教学研讨会”4场,为推广先进音乐教学模式及经验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