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亳州。亳州师专于1952年建校,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校以“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共培养毕业生近6万人。近年来,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央财支持建设的数学教育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成效尤为显著。

    立师德铸师魂,两代师表一齐抓 

    数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把教师的道德建设、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养成与专业标准渗透相结合,大力实施“两代师表一齐抓”工程。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师德建设和师魂铸造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实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融通。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教育专业坚持“理论为基,能力为本,应用为魂,服务为重”的指导思想,走做精做强的专业发展之路。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教师专业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从2010年起,遵循“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技能”原则,先后进行了三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合理统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实践课程占课程总量的40%。合理统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着力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真正贯彻“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彰显专业课程标准

    针对教师岗位要求,坚持能力训练与迁移相结合,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构建理论、能力、素质培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比例由原来的17.6%增至37%,确立了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地位。课程体系要求专业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改革思想,突显课程的职业性、岗位性。

    稳步实施质量工程,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质量工程建设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引领,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近年来,获批立项的国家教育部门、省教育部门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34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

    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3年来,出版教材6部,开发校本教材2部,发表教科研论文68篇。项目的有效开展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承担了安徽省、亳州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不断完善技能训练、验收评估机制。

    规范训练职业技能,练就过硬职业能力

    以两个突出(数学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一条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一个强化(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两个提高(数学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教师技能的口语和书写为核心的“十项基本功”训练。为加强基本功训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近几年,共建有校内实训室10个。

    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学赛结合

    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奖26人次。其中,国家二等奖1个,省一等奖4个。在2011、2012年省第二届、第三届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2011年12月省职业规划大赛中获银奖,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二等奖1个,优秀奖1个。

    以赛促学,学赛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推动了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改革,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强抓教育实习环节,保障教师教育质量

    聘请教育行政部门、兄弟院校、一线优秀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化校地(校)合作。2011年,与亳州市谯城区教育部门签订实习合作协议书,共同打造基于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能优”的教师教育新体系。2012年,数学教育专业把亳州九中、夏侯小学等作为重点实习基地建设,并开展深度合作。

    实施“现场见习、顶岗实习一体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实践实训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重视过程管理,推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实习实训小组自评与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考核与实习实训所在单位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

    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在知识能力培养上立足“一专多能”,满足农村小学对教师“多面手”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就业,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10年来,为安徽省尤其是皖北地区培养了千余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近年来,学校毕业生通过入编考试、特岗考试、各县区招考、三支一扶等途径从事教育事业,就业对口率达90%以上。现已有百余名毕业生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在皖北乃至安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