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谈课程与课堂到底是什么关系
近期,本地创新教育研究微信群进行了一场关于课程与课堂的激烈讨论:有人说,课程是跑道,课堂是机场,课堂大于课程;有人说,课程是框架,课堂是墙和地板;有人说,课程与课堂并不对立,先有课堂后有课程……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激烈的讨论让我心生疑惑,因为参与讨论的不是普通的一线教师,而是地方的名校长和名师。试想,如果名校长和名师对课程与课堂的认识都存在分歧,那么普通教师对这一焦点问题的困惑自然可想而知。因此,深入探究课程与课堂的关系,对于深化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学校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是育人的核心和载体,决定了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什么风景,会有什么样的体验等。因而,课程也叫“路程”或者“学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人才。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一般来说,课堂是指学校规定的一定学时的教学课堂(还有生活大课堂)。据统计,学生一天的学校生活80%以上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就是教学的代名词。厘清了课堂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课堂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 美国课程学者泰勒等人用三个隐喻说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若是建筑图纸,教学就是具体的施工;课程若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就是球赛的过程;课程若是一个乐谱,教学就是作品的演奏。这三个隐喻形象揭示了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载体,课程目标必须依赖于教学这一载体才能实现。 从课程的起源来看,在西方“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延伸出来的,它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而它的动词形式则意指“奔跑”。这样看来,课程的内涵既有“学什么”的内容价值,也有“怎样学”的方式要求。依据现代课程论理念,规范的课程内涵必须具有四个要素: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达到了这一要求,课程育人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可见,课程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是课程的实施,是课程的核心。也就是说,课堂是课程的实施,是课程的核心。 全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涉及课程设置与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德育等多个领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然而,课改以来,由于偏重“怎样教”“怎样学”这一教学问题,忽视了“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课程问题,导致课程改革等同于“改课”,造成课程边缘化和课堂教学的功能异化。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回归课程育人的核心,实现从“改课”向“课改”的转变,真正使课堂教学从文本中心与知识中心的窠臼中剥离,实现能力为重、生活为本和深度学习的回归,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泰安市基础教研室)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