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信息化学校建设的样板 □ 聂成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9章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信息化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信息环境的管理和教学取代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创建于1912年,现有北门里、凤阳路、丝绸路、西马4个校区,占地72亩,近年来在校长吕红军的带领下,学校顺应大势、大胆改革,从只有一个校区700余人逐步扩展到拥有4个校区3200余名学生,成为一所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在山东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集团化名校,被誉为“二十年后中国信息化学校的今日样板”。

  信息化——涅槃中的艰难决策

  “改革可能失败,但不改革一定是死!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路,但我们却走得异常坚定。为什么选择信息化?既是对教育发展深思熟虑的判断,更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发展策略。”在谈到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时候,校长吕红军感慨万千。

  2004年,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北门里小学由于各种原因,与兄弟学校的发展差距日益拉大,学生只有700余名,但经过一年的内外改造,强化管理,学生迅速回升到800余名。

  责任是动力,更是压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要求办学者必须关注校内和校外,课堂和课外,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益,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正成了没有围墙的教育。”吕红军最终下定了决心:搞教育的信息化,置之死地而后生。

  重实干——不做空想者,只做笃行人

  北门里小学选择信息化兴校这一路径之后,在深入构建建设思路,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办学上是从来都不会打折扣的。北门里人的骨子里始终透着“实干家”的气息,他们不畏艰难,重点解决信息化的环境建设、教学实践、动力创新3方面问题,实现了“一对一”的数字化教学。

  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规划高标准,实施重策略。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首先是规划的科学化。从2006年开始,学校结合当时技术发展现状、教师状况和学校财力情况,聘请电教、教研等人员共同制定发展规划(2006—2010),并随着不断变化的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在技术的选择上,根据与课堂结合的紧密程度,学校确定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支持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配备实物投影、课堂即时反馈系统、教学软件等。

  目前,所有校区的所有班级全部装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和课堂即时反馈系统,40%的班级已经实现了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常态教学,非电脑班拥有6个公共网络教室,全校的生机比达到了2∶1。

  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培训首先行,骨干再带动。技术的配备首先是为了应用,而根本在教师,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对新技术的排斥首先源于对新技术的恐惧,因而培训是最重要的。他们采用了以下的培训方式:一是让新技术的提供者对教师进行培训;二是校本培训;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四是坚持“三动”原则,即任务驱动、活动促动、机制拉动。学校已经成为全区名教师成长最快的学校之一,在2008年、2010年全区评选的市级骨干教师中,该校连续两届都占到全区的四分之一。

  信息化的动力创新:课题做带动,专家来引领。大凡一项新的技术,一开始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2006年开始,学校先后加入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信息环境下的小学生提前读写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关于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研究”等课题组,王陆、黎加厚、蒋鸣和、庄秀丽、赵景瑞、李先启等专家学者都是课题组的专家团队成员。同时还积极进行了“魔灯”、“一百易”英语、数字图书馆的大量实验工作,得到了课题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几年下来,通过课题实验,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而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学校教师在全国课题研讨会、讲课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生为本——信息化的核心落脚点

  任何技术的应用,任何课题的实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都必须把学生放到应用和研究的核心来考虑。比如,学生从一年级五年级要掌握电子白板、互动技术、实物投影、电脑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电脑班,除了掌握以上内容外,还要鼓励他们钻研,制作电子报刊、编写电子书籍、电脑绘画,甚至简单的编程,力争使他们成为电脑小能手、电脑小专家。

  以“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课题为例,敏特已经改变了学生学习单词的枯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已经学完了初中二年级的单词。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多次在全国与信息化有关的各大比赛中折桂。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教学”课题实验,使低年级的孩子在利用电脑突破识字关的同时,阅读量成倍增加,写作能力、表达兴趣明显提高,最多的孩子一年的读书量在150余本,许多孩子的博客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创新作文》等报刊上。

  如今,在北门里小学,每位师生的大脑中装着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整个世界。孩子们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的那一点点“鸡肋性的知识”,而是整个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变革,而是中国信息化学校的未来。

  投稿邮箱:zgjsbbjjzz@126.com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