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的几件事(二) 赵新芳
几年以前,我们举办了一次全市小学教师观摩课活动,为了推动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当时特别强调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演示课件。记得有一节小学数学课,内容是有关“长度测量”的学习和认识,那位授课老师做了一个PPT课件,其内容是用一把直尺测量一块儿橡皮,并且运用了三维立体的动画技术,只见屏幕上一把刻度十分清晰的直尺紧贴着一块儿很规则的小橡皮,上下左右挥动自如,厚度、长度、宽度一目了然,所有的数据同步显现,还不断推出一些小动物动画和儿童音乐渲染气氛,音像效果十分逼真,学生们感到很新奇,老师们也不禁报以热烈的掌声。
但冷静下来之后,针对这节课的评讲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一些老师当场提出质疑,即:“有必要做这个课件吗?”“这样的课件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他们提出质疑的理由是:每位学生的手里都有直尺和橡皮,难道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吗?还用把这么简单的测量过程放到课件上展示吗?况且小学测量教学的改革方向是“不仅要加强学生对长度测量概念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测量过程的体验以及实际测量能力的培养”。
“测橡皮课件”出现之后,我对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最基本原则,“优化”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基于这一原则,我们是否可作出如下一些最简单的“甄别”。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上课,要“因学段制宜”“因学科制宜”“因教师制宜”“因教学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强制在课堂上推行。
学校为了使教师最大限度地达到“获取教学资源、加工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的目标,可以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校校通”“班班通”,甚至实现班班多媒体教学,但在课堂上,却不能把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衡量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把优质教学资源渗透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
因而,课件质量的高低不能代表一个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全部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具以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实验仪器,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总之,我们的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才能如虎添翼,才能驾轻就熟。否则只能是浅显的模仿,甚至是“作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