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学习更给力 ——辽宁省实验学校“提升学习力”研究实践纪实 □ 林 樯 刘 燕
“你家宝贝好动,上课老坐不住。”
“这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写字经常缺一笔、少一画。”
“不爱看书,整天就知道玩。”
“太胆小了,老喜欢一个人呆着。”……
每次家长会,上面的这些话就经常出现在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中。为什么有的孩子看起来像是患了多动症,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被叫做“马大哈”,为什么有的孩子只爱漫画、拒绝阅读,为什么有的孩子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关键在于学习力的培养。”辽宁省实验学校副校长张丽文一语中的。近年来,围绕“学习力”这一核心,辽宁省实验学校开展多种教育研究和实践,化解孩子们学习中的种种困局。
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
学习力,简言之就是学习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突破口,张丽文是学校“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在她看来,学习力各要素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有目的、有侧重、系统地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整合培养,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于是,课题组设计了各科学习力整合培养的重点路线图。比如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三、四年级重点训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五、六年级重点训练培养实践力和思考力;七、八、九年级重点训练培养创造力和人格力。
有了培养规划,就像有了施工的图纸一样,每位教师便自觉地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大胆实践。
一年一班班主任孙婷婷老师认为,再好的书籍,孩子们看不懂字,也无法领会其中的美妙,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她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选择多种方式认读,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孙婷婷介绍说:“无论是学习课内的课文,还是《阅读文库》、《经典诵读》或《科学阅读》上的小文章、小诗歌,每次都要求学生用手指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哪怕是孩子们已经背下来了,同样要求指读,目的是识字。”在学生熟读成诵后,继续练习倒着读、竖着读、“S”形读、“之”字形读等,既锻炼了学生的眼部机能,又不让孩子觉得乏味,既锻炼了注意力,又有效地达到识字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课外识字本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一年级的老师们欣喜地说,“学生每天课外认识两个字,课上以盖字典大楼的形式汇报交流,期末以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汇报,一学期下来真的也认识不少字。”因为这个要求并不高,所以,孩子们的成就感容易积累,学习的兴趣自然也积累起来。有时候老师们还帮助学生进行分类识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类别收集识字内容:水果类、蔬菜类、山名、地名、文具等等,每两周交流一次,兴趣加竞赛,孩子们其乐融融。
与此同时,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辽宁省实验学校提出了“阅读三级跳”的实践模式:低年级大量识字促阅读、中年级习惯养成促阅读、高年级拓展运用促阅读。这一模式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量的提升。
通过开发校本阅读实践必修课、阅读汇报交流课、课外阅读推荐课、阅读实践体验课、亲子阅读分享课、儿童文学导读课,学生的读书兴趣被不断激发,并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年组全体语文教师在校本阅读实践课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邢志敏老师开创了“天使系列活动”:“天使新闻周报”、“天使阅读与写作”、“天使发展报告”、“天使小说在行动”、“天使新闻播报”等。几个活动都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实现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周禹鹏老师在课外阅读推荐课上也有自己的高招。她主张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阅读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结合班级全员参与的“我来推荐一本好书”的读者推荐信撰写活动,评选出“我最感兴趣的一本书”;进行“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的书”和“爸爸妈妈现在喜欢读的书”的学生调查实践,并在课堂上交流,播出校园“我喜欢的图书”小记者采访等。
董悦老师的儿童文学导读课在阅读教学中走出一条新路。她充分尊重学生读书的主体性,与学生平等地分享自己阅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封面、封底、环衬、扉页以及图画的色彩、构图等方面积累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品味故事的语言、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来体会绘本中简单的表达的背后,带给人丰富的感动。从而提高孩子与绘本之间的交流,学会分享阅读感受,提升孩子阅读质量。
阅读汇报交流课、亲子阅读分享课……不管什么方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五年三班班主任老士清老师在关于学习力的研究中提出,注意力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学习力的切入点应该是注意力的培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生理原因、病理原因、环境原因、家长教育方式和心理原因等”。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状况,家长和学校应共同行动起来,以此形成合力。
老士清老师介绍,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讲到五壮士英勇跳崖时,教师入情入境,用幻灯显示出当时的壮烈场面,并用激情的语言点拨学生的思绪,让英雄的壮举化成学生内心的呼喊,再现了壮士跳崖时的英勇豪迈和壮怀激烈的豪情。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课堂效果非常显著。“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激励、幽默的话语,可使学生精神振作,劲头十足;在探讨问题时,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可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说起课堂中的诀窍,老士清颇有成就感。
一年四班班主任任平老师也在工作中研究出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在以往的几年实践中,我采用的是凝视图画,但经过学习研究,我发现定点凝视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好处。”于是,当学生们注意力开始分散,或者是需要组织学生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之前,为使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任平就会使用定点凝视。“从实践中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很有效。”
“我还将定点凝视的方法推荐给了家长”,任平大胆地将定点凝视的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15分钟,并要求家长配合训练孩子。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和对学生进行的专项训练,多数学生的定点凝视时间在2个月内都能达到15分钟,并且课堂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明显延长。
老士清还认为,应该“家长配合,双管齐下”。她提出家长要“不陪读可督促、不打扰可巡视、不拖延可定时、不打骂可引导”,这些想法也与辽宁省实验学校的学习力培养理念达成了一致。这“四不四可”的要求,具体内涵如下: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期限;当孩子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时,多一些正面暗示,尽量避免负面暗示。
科学训练,家校配合,辽宁省实验学校一年二班班主任陈立华、一年三班班主任由霞、学前教育班主任姚海欧、郑雪婧等老师也都各有绝招。比如陈立华的“入课新奇、兴趣入手、变换形式、巧妙训练”,由霞的“讲要求、立规矩,培养注意力;做示范、树榜样,营造学习环境;定时间、讲效率,高效完成作业;说一遍、不重复,养成好习惯;创情境、编故事,吸引注意力”,姚海欧的“兴趣入手引发专注力、开展游戏调动专注力、创设情境培养专注力、利用倾听锻炼专注力、顺应规律强化专注力”,郑雪婧的“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等等,都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辽宁省实验学校校长孟宪彬提倡在教法上不拘一格,倡导教师不唯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师生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才有了上述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有了老师们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在校本化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辽宁省实验学校研究实践出“生本·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创建了“启、学、议、练、检”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总模式和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变式。
“始于欲学,注重自学,关注乐学,有效导学,解决学会,实现会学”,孟宪彬介绍说。这种模式就是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展示为主,让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的学堂,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学校还梳理总结出《“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指导意见》、基于学生发展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生本·高效”教学策略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系统。
“我们的校本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基础发展需求,选修校本课程,尊重学生选择,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必修校本课程包括:礼仪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经典诵读课程、课外阅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汉字书写课程等。选修校本课程包括兴趣选修、修学旅行和‘百家讲堂’。”孟校长如数家珍。
晨诵、午练、暮省,就是辽宁省实验学校典型的必修校本课程。每天早晨,每一间教室都传来琅琅的诵读声;每天中午,音乐欣赏之后,全体师生专注地进行练字;每天放学前,实验班的学生都会默默进行自省训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内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基本素质,提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的意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