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流白话文 做一流中国人 ——“名家文学读本”新书发布会侧记 □ 本报记者 康 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成人想把更好的文学经典“输送”给孩子,孩子却拒绝接受“经典”,戏谑经典。如何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最好的东西,高质量的东西?如何让孩子接触“经典”,亲近“经典”?如何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养育我们的孩子?最新出版的系列丛书“名家文学读本”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了这些问题与困惑——

  一则顺口溜让很多喜欢鲁迅的人始料未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个中小学生自编的戏言反映了目前文学经典与中小学课堂的隔膜。一面是成人想把更好的文学经典“输送”给孩子,一面是孩子拒绝接受“经典”,戏谑经典,甚至将经典“娱乐化”。

  “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很多大家,但如何转换成教育资源,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现在我们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文学意识形态化,二是作品简单地知识化、记忆化,这些都使得孩子本质上远离了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教授不无忧虑地表示。

  如何为当代小学生搭建通往经典的桥梁,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130周年纪念日之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了一场“名家文学读本”新书发布会。在这套读本里,鲁迅、巴金、沈从文、汪曾祺、老舍、冰心、朱自清等现代文学大家以一种特殊的面貌走进了小学课堂。

  “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最好的”

  为什么如此重视这套“名家文学读本”,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坦言,自己一直在寻找课外读物的突破口。让他担忧的是,现在很多学生不读书,或者没时间读书,尤其是到了初二之后,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更不会读书了。

  “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最好的东西,高质量的东西,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养育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选择现代的文学经典,10位名家,虽各有特色,但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流的现代白话文,第一流的中国人。文后有人,这10位名家都可用4个字来形容:纯、朴、正、大。纯,纯真;朴,朴实,老老实实写,没有华丽花哨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现代白话文;正,正气;大,大气象,大境界。在孩子们生命中最关键的时刻,给他们终身学习的文字和做人打下基础,至关重要。读名家文字,是学习语言的正道,是做人的正道。”钱理群恳切地说。

  谈及本套书的编写初衷,钱理群认为,中国的教育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国家改革,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民间改革。在国家主导的教材编写之外,还应有民间课外读物的编写与出版,“两者相互支持、补充和结合”。而在这位曾经编写“新语文读本”、“地域文化读本”、“诗歌读本”的学者看来,这套“名家文学读本”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名家后人、大学学者、小学教师和出版社4种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代文学研究有当代性,需要绵延到当下。如果小学生都拒绝现代文学经典,我们还搞什么研究?所以应该让孩子们接触经典,亲近经典。这是一次生命的延续。”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福辉教授说。

  小学语文需要弥补的东西

  孩子们能接受经典吗?9月25日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吴江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张学青现场上了一堂课——讲授沈从文的文章《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这篇文章不是来自语文课本,而是来自“名家文学读本”中的《小学生沈从文读本》。

  这堂课的听众不仅有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和海淀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还有现代文学名家的后人们——冰心的女儿吴青、沈从文的儿子沈龙朱、叶圣陶的孙子叶永和、汪曾祺的女儿汪朝。

  课堂的效果很好。孩子们明显感到这是一堂“特殊”的语文阅读课,很有趣、很别致。

  “以前,我觉得小学生可能读不懂沈从文,沈从文也不适合现行小学教育的价值体系。但通过这套读本,我发现,沈从文是可以被小学生理解的,他对人天性的理解,对自然的张扬,恰恰是孩子们喜欢的,是现今小学语文欠缺的、需要弥补的东西。”《小学生沈从文读本》的审订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洪涛教授说。

  张学青对此深有同感,作为《小学生沈从文读本》的编著者,她坦言,之所以让孩子们看沈从文,就是因为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美。“我们教材中有很多写人的文章,但很少有平凡的人,有不好不坏的人,大多是伟人、英雄。而沈先生的文章不是这样,他要带给孩子的是自然的人。”

  找到和孩子心灵相通的契合点

  如何从孩子的接受实际出发,帮助孩子接近大师名家,是本次读本编写碰到的最大难题。

  最初,张学青也担心孩子们不太能理解沈从文特有的语言表达风格,但孩子们的表现让她很“意外”。

  “除了经典的《边城》、《长河》选文,他们喜欢的还有《小学生沈从文读本》的第一编《顽童自传》,这里面有沈从文先生逃学、捉蟋蟀、划船、游泳甚至打架的趣事。在这些都市里长大的孩子看来,这种别具一格、离奇有趣的生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们很爱读。”

  不仅沈从文“活”了起来,就连一向被看作教学老大难的“鲁迅”也“生动”起来。本套读本的主编、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教师刘发建,近年来一直在探索鲁迅启蒙教育的道路。在他看来,对小学生讲鲁迅的批判精神,显然不太合适,而应该多讲鲁迅的可爱,这样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共鸣。

  他的办法是:如果孩子对鲁迅不了解,就跟孩子一起讨论“百草园里的鲁迅与幼儿园里的你有什么不一样”;“三味书屋里的鲁迅与小学里的你有什么不同”;给孩子讲当哥哥的鲁迅、当儿子的鲁迅、当丈夫的鲁迅,当父亲的鲁迅,当邻居的鲁迅,当作家、画家、教师的鲁迅。通过讲鲁迅,孩子们基本上能理解他是一个可爱的鲁迅、好玩的鲁迅、有趣的鲁迅。

  “重要的是,找到作家和孩子心灵的契合点。”钱理群说。在他看来,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名家都是“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他们对自然和人的热爱,对父母的眷恋,对民间节日、风俗、艺术的亲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理想的追寻……都是和孩子世界相通的,而成人要做的是,为大师名家和孩子间搭建一座桥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