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国友:做教育的谋道者 ——对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董事长盛国友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教师报:一个现实问题是,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盛国友:一般而言,选择民办学校的孩子大多是一些“问题学生”,要么是跟原来的班主任或学校闹了矛盾,要么是学习习惯或自制能力相对不足,总之,民办学校很大程度上成了问题学生的收容所。但是不管学生出于什么原因、处于什么基础进入民办学校,三年后,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业成绩上有所突破,学校要给家长一个回答。

  中国教师报:面临这样一系列问题,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应对?

  盛国友:我们就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校也努力了,课堂我们也努力了。后来我们发现,是旧课堂的原因。在铜陵,我个人是名校长,也是名师。后来我们就努力寻找一些思路和方法。我们到了上海,也到了当时很多的典型学校。我们要努力寻找一个旧课堂与新课堂结合的标志学校。从2004年到2007年,我们走得很艰难。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的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新课堂的萌芽。这时候国内也开始有新的课改典型出现,学校开始慢慢走出低谷。2007年下半年,我们到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改革的信心。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的课堂进入了大变革时期。课堂开始定型、定模,我们的导学案、课堂空间、课堂结构都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课堂的程序和流程、课堂的评价体系等也都有了自己的特色。

  中国教师报:这样的改革能解决所有孩子的发展问题吗?

  盛国友:我经常强调一个观点,民办学校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而差异是最大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的成功,不是“水落石出”的精英优秀,而是“水涨船高”的全面发展。

  只为优秀学生着想的精英教育是基础教育界最大的悲哀,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是新课堂经营的要义。在双语学校,我们一直把班级平均分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权重,因此,对于后进学生,老师都视若“至宝”。这不仅仅是制度导向问题,事实上,在一部分优秀学生都有充分把握升入优质高中的前提下,班级总体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

  中国教师报:当学校发展面临首届毕业生成绩的失败,并且有共同办学者纷纷选择离开,并抽离了办学资金时,这种创业之初遭遇到的阵痛是否让你有过挫败感,当时有没有过退缩?

  盛国友:其实当时我真有过退出的想法。我感觉这样的学校办下去没有意义。如果找不到新的突破口,像其他民办学校一样,不就也是在骗人吗?

  那个时候,铜都双语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是一部分家长说学校好,另一部分家长又说你学校非常差,这样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相互抵消了,所以当时的招生很困难。那个时候,民办学校的招生完全看你的广告投入大不大,能不能压过其他民办学校。我不想那样做,因此2004年我们学校在宣传时,开始宣传进步学生,而非那些少数成功的学生。

  中国教师报:夸大性宣传,是不少民办学校的共性,也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公信力。

  盛国友: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学校习惯于宣传成功的学生,但是那些失败的孩子呢?传统课堂只是部分人成功了,很多人却失败了,而不少民办学校只宣传成功的学生,用这些成功的学生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有什么意义?今天,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很多学校只说自己的“产品”如何好,从来不提自己“产品”的副作用,就像卖膏药的光说膏药的好,从来不说膏药的副作用一样。所以我们鲜明地提出了“打倒旧课堂”的理念。当时提出“打倒旧课堂”的口号,其实是对自己的否定,是对自己原来思想的否定。

  师资瓶颈是民办教育的第一瓶颈

  中国教师报:在你看来,当前民办学校发展面临的共性的瓶颈是什么?

  盛国友:表面上看,民办学校面对的瓶颈可能是资金瓶颈、生源瓶颈、质量瓶颈,但这些都不是核心问题。民办学校发展的核心其实都落实在教师身上,师资瓶颈才是民办学校发展的第一瓶颈。有人说,现在民办学校发展尚处于“寒潮期”,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流动,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教师不适应民办学校的发展。一些民办学校为什么倒闭,第一要素也是因为师资的瓶颈无法解决。破解了师资这一瓶颈,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问题是师资瓶颈并不容易破解。毕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师还存在根本上的身份差异,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民办学校作为发展的一个跳板,而不愿意以民办学校为发展的归宿。在民办教育发达地区,不少民办学校解决这一瓶颈的方法是高薪聘请优秀师资。但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一方面高薪总是有限度的,今天“挖”到的优秀教师随时有可能被其他学校“挖”走,这种“以挖抗挖”的方式是短视行为,另一方面高薪聘请的优秀教师并不一定就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我一直认为,教师是用来创造课堂产品的劳动者。教师的产品不是学生,也不能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劳动产品。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教师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生产的生产者,因此破解民办学校教师难题的根本还在课堂。而传统课堂无法破解这一难题,能破解这一难题的是能真正保障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因为高效课堂是有规程的,有检测的方法的。传统课堂彰显教师个人自己的价值,将学生当产品,或者说,传统课堂的教师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生产者,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消费者,完全搞错了自己的舞台。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看清楚,师资的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教师的问题不解决,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中国教师报:民办学校如何处理好董事长和校长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盛国友:第一个建议,董事长和校长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要办学校?一所学校就相当于一个企业和小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一定是经营好学校,经营好课堂,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经营课堂。如果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和矛盾。

  第二个建议,如果董事长不懂教育,董事长就要敢于放权,就要敢于把学校管理权全权交给校长,否则学校很难做下去。中国的企业管理与国外的企业管理文化不一样,中国几个朋友凑在一起搞一个合作的股份制企业,很难做长久,因为我们不具备股份制的合作文化。

  董事长和校长都要定好位,董事长是决策者,是资源的支持者,而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能够积极为校本科研提供资源支持,并身先士卒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是大事,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教育不是什么人都能办的,教育还是要倡导教育家办学。当然,不是所有的所谓教育家都能管理好民办学校,我们更需要民办教育家。

  民办教育家要做“人、鬼、神”的合体

  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你认为,一位民办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盛国友:三个字“人、鬼、神”。民办教育家必然是“人、鬼、神”的合体。首先说什么是人,他一定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他有亲戚朋友,有自己交往的圈子;为什么说是“鬼”呢,有两个层面的解释,一是在民办教育大环境不够宽松的背景下,民办教育人总会有一些鬼点子,挖别人生源、老师,有时候还可能通过“歪门邪道”的途径取胜,二是与人打交道时是人,与鬼打交道时又是鬼,这也是由于民办学校的市场特质决定的;说是“神”,意思是民办学校办学者就要有神一般的信仰,对教育的信仰,要把孩子当成上帝的产品去培养,要有伟大的情怀,高尚的境界,否则不能办民办学校。

  中国教师报:目前民办学校教师大多存在打工心态,凝聚力、向心力很难形成,如何如你所说去打造一支有信仰的教师团队呢?

  盛国友:作为董事长,强调发展的愿景、成长的愿景是必要的,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首先在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要不断提高,给出的待遇要与教师贡献的价值相匹配。在铜都双语学校,我的计划是,对于优秀教师要逐步实现年薪制,最终要由年薪制过渡到股东制,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股东,让这所学校真正成为大家的学校,而不是我一个人的学校。

  中国教师报:对民办教育同仁你还有哪些建议?

  盛国友:铜都双语学校的发展曾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期。这段经历又一次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并不是说找了几个老师,买了几亩地,盖了几幢楼房,招一些学生,就可以办学了,就能实现你的教育理想了。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最初的激情和张扬,已到了步入成熟和理智的时候了。一个民办学校的兴衰也许经历各异,原因不同,但成功的民办学校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扎根学校教育实践,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成长。

  我希望民办教育办学者都要敢于选择课改,投身课改。但是同时要警惕那些功利性、作秀式的伪课改现象,我一直呼吁课改要开展一场打假行动,课改不能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要真正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减少各种虚假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