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国友:做教育的谋道者 ——对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董事长盛国友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盛国友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总是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立在校园里,目光平视并专注于一个地方,作沉思状。他站在那里有时候常常沉静得像是一尊雕塑,与校园里由他精心挑选的各种奇石和谐呼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校门口的沿江公路上,来往穿梭车辆的声音一浪紧接一浪,这一静一动又是一种和谐,却只有一步之遥。
盛国友,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董事长兼校长,一位曾经在公办学校化学教学很出色的名师,一位怀揣着理想投身民办教育的创业者。
2000年,当他所执掌的民办教育事业正式启航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遭遇到那么多困难和阵痛。办学走到第三年的时候,因为合资办学人的离开,资金被抽离,民办学校普遍面临的瓶颈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师资频繁流动,招生陷入困境。被迫出局还是迎难而上,曾是他的两难选择。
一个拥有梦想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盛国友最终选择了坚守,与他一起坚守的还有一批认同他的理念和精神的追随者。善于反思的盛国友始终对学校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在一个同质化发展模式的圈子里无法突破时,是否可以再开启一个领地,当高付出没有获得高回报时,是否就可以寻找一种新的方式。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铜都双语的课改正式启程。
在学校试水课改之前,盛国友一直为学校在教学上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而纠结。当他以“改课”为突破口开始一场系统改革时,他发现,课堂才是最大的育人场,以课堂为支点改革却撬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
凭借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优势,盛国友在课堂改革上找到了民办学校发展的破局之路。不管课改的经验多么繁荣,有多少花样,他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立行走。这样的坚守和实践,使业界备受“诟病”的课堂模式在铜都双语学校发挥了最大的价值,找到了最佳注脚,更催生了时下已经被严重异化的导学案的优化和升级版——“学道”,这是通过行动求证诞生的具有原创价值的全新的学习工具。
“课堂教学改革,主产品是孩子未来更优秀的发展,副产品是顺便提高学业成绩。课堂上的成功是孩子最重要的成功,课堂上的失败是孩子最大的失败。”盛国友认为,铜都双语学校对传统课堂的突围,就是要把“展示模块”嵌入课堂流程,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道”写入了新课堂的词典,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
正像当年安徽小岗村的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一样,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也解放了教育的生产能力。因此,有人用“课改的小岗村”这一美誉来评价铜都双语学校。
盛国友是一位教育的谋道者。他把经营的理念引入到了学校教育,统领新课堂建设。在盛国友的视野里,经营是对有形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对无形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对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的集成、转换,是教育创新的思维平台和孵化器。他说,民办教育从不缺乏创新的活力,缺的是创新的智慧和持久的动力。
如今,以自身力量通过“自我造血”破解了民办学校师资和生源双重困境的盛国友,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聚拢更多面临同样难题的薄弱民办学校,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帮扶他们,帮助更多的民办学校走出困境,走向卓越。
在盛国友身上,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看到了行动者的力量。我们期待着他的梦想能走得更远,也期待着民办教育阵营里批量出现盛国友这样的谋道者。
教育的主产品和副产品不能本末倒置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你对已经推进了10年的课改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盛国友:10年的课改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管你对这场改革持什么样的态度,赞同也好,反对也好,观望也好,怀疑也好,支持也好,质疑也好,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这场自上而下鲜明体现着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和震荡,一线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无法回避课改的存在。事实上,推进到今天的课改已经并将持续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促使着一线教育者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真正意义。
课改是一次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它需要行走,而不是一味地勾画未来,行动是课改的最高纲领。
中国教师报:是的,课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于行动者而言,行动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而对于徘徊者、怀疑者来说,不行动的理由却可能很多,其中对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担忧可能是最大的担忧。你如何看待课改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消除这一畏难情绪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盛国友:这似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顾虑,课改10年了为什么还有很多学校按兵不动,不动的理由貌似很充分,很有道理,因为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我们不能牺牲升学率。那么,升学率真的与课改是一对矛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内外兼修”、“远近同筹”,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二是满足升学需要。当然满足升学的需要并不是迎合考试,而是让升学成为改革的副产品。铜都双语学校能使每个孩子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其实就源自于课堂的魅力。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相比,我们学校办学的高品位,决定了不会只做“唯高分”的教育,成功源自一直致力于课改,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今天的基础教育理应拷问和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就是影响人的命运,是一项让孩子拥有能力和幸福的事业。办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业成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获得,但时代呼唤绿色的教育质量,所谓绿色的教育质量,它是健康、环保的,是对学生学习力进行保护性开发,而非掠夺性开发。
盛国友:今天,功利和浮躁正充斥教育,学校只要出了高考状元,学校就是名校,教师就是名师,校长便成了家长纷纷登门相求的热点人物。只要升学率排名在前,学校便成了“香饽饽”,家长便踏破铁鞋,蜂拥而至。实际上,与升学率相对应,还有一个数字却一直被我们的教育者有意无意地捂着、藏着,那就是学生的失败率,有谁会为这些失败的学生负责?我认为,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当下我们的教育弊端很多,但仅有批判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来批判,只有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课改就是要寓批判于建设之中。我们要敢于用理想的方式向当下的教育说“不”,要敢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中国教育的“桃花源”,我们的教育需要返璞归真。
孩子最大的失败是课堂上的失败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要提出“经营新课堂”的理念?
盛国友:坦率地说,现在不少校长根本不把课堂当回事,他们觉得经营学校和经营课堂是根本不相关的两码事。他们认为,学校中的事就是搞搞行政,执行上级的命令,上级任务来了,完成得很好就完了。他们没有想到要去经营学校,更没有想到要去经营课堂,其实学校核心的东西就在课堂。对于一所学校而言,生存的路子有很多,但发展的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锁定课堂改革。
课堂经营的本质是革命的,也是批判的。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来审视课堂教学,课堂应该被看作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师生生活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也许一个孩子的失败有多重因素,但我认为,孩子最大的失败是在学校、课堂上的失败。孩子生命的底色是纯洁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人生的起点,所面对的是陈旧、僵化的课堂环境,单调、低效能的课堂学习生活,不公正的课堂待遇,那么孩子的心灵如何能自由飞翔,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内在需要会变得贫血和苍白。因此,我说孩子校园生活的迷失和逃离,其症结在课堂。
中国教师报:课堂兴则教育兴。教育的很多难题都需要回到课堂上来寻找答案。
盛国友:所以,课改要紧紧锁定课堂。但是时下,一些教育部门本能地忙着教育资源平均化、学校硬件条件升级化,似乎这样就可达成均衡教育了。其实,真正的教育均衡应该体现在课堂上。
课堂改革同样能解决教师的职业幸福问题。今天的教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能以其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制造畸形的“病梅”,这使他们只会滋生职业的倦怠和麻木,甚至丧失职业的幸福感。那么,幸福教育源头在哪里?我们认为:幸福教育的源头就在课堂。
可是,现在有不少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并不能在课堂上找到幸福的感觉。他们不仅对新课程、新理念木然,更可怕的是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保持着极大的惯性,甚至对新课改或多或少存在着抵触情绪。师范教育不能一直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传习上。到了该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了。
正视民办教育的劣根性
中国教师报:办学之初,经历的第一次失败是你决心课改的导火索,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盛国友:民办学校最初的发展方式大多很原始,起点也很低。几个人聚在一起,相互凑点儿钱或者借点钱租个地方,然后加大宣传力度,就可以把学校办起来。那个时候,不少民办学校都是这样办起来的。
我经历的第一次失败来自2003年第一届学生的中考成绩。当时我们基本上延续了很多民办学校普遍采用的做法:聘请名校长、名师,然后以此来招揽生源,然后通过严管理加班加点地强化练习、辅导学生,可以说,我们的老师付出了很多,学生也付出了很多。但是,成绩出来后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思考。后来我们就反思,第一次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大力气,聘请了那么多名校的名师,但出来的成绩却与我们期望的差距很大,与我们的付出远不成比例。这不仅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更不符合我办民办学校最初的目标。这种失败昭示的是传统课堂的失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