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 高位 高尚 ——山东郯城大唐学府办学思想与创新发展解读 □ 张 静
两千年前的孔子,虽生逢乱世,历经磨难,仍以“仁者爱人”为教育之魂,传道、授业、解惑,九死无悔,大化天下,成就万世师表。古郯大地,曾发生过“孔子师郯”、“鹿乳奉母”、“孙庞斗智”等一个个千秋美谈。21世纪的“大唐”人阔步新时代,直面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关注留守家庭的和谐幸福,创新实施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以传承历史、开辟未来的豪迈勇气,在和谐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激荡融合中,思接千载、上下求索新时期优质教育之道,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与借鉴。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以“高度、高位、高尚”为题,对“大唐”人的办学思想与创新发展予以深度解读——
解读之一:关注留守儿童教育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1世纪的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员流动空前活跃,走南闯北干事创业的家长,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不愿看到留守在家的孩子荒芜了童年,荒废了学业。孩子的成长时不我待,尽管上至国家,下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普惠性政策,但孩子们所需要的却是如山东郯城大唐学府那样的真正适合孩子生长和发展的学校——有“家”的温馨关爱,有仁爱的特色教育。办学8年来,大唐学府在置身民办教育发展10余年,先后参与建设山东3所大型民营学校和现代教育集团的大唐学府创办人、校长王勇基的以“服务百姓、关注留守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思想主导下,不仅闯出了一条“学校像家庭,老师似家长”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家庭化住宿、军事化就餐、项目化推进”创新管理的新路子,还大大解决了学生与家长分居两地的现实困境,解放了“妈妈”这个生产力,进一步促使留守家庭的和睦,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亲情温暖缺失,造成大多数孩子思想消极,学习倦怠,成绩不佳,甚至惹是生非。面对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留守儿童,“大唐”人在王勇基校长的带领下,开创了“家庭化住宿”新模式,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就是学生的家长。按照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将其组建为有相对管理经验教师做家长的“学生之家”,并将其营造为一个和谐温馨、充满勃勃生机的“家”,一个有父母殷殷关爱和无私照顾的家,一个有着朋友和长者的家,一个有文化氛围和灵魂的家。
在大唐学府,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家长、学长,人人践行着“家庭化住宿,学长制管理”的新思维,付出着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教师们有着三种身份和角色——生活上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有爱心;学习上像朋友一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诚心;在树立人生目标理想、确立正确价值观方面是导师,帮学生规划人生,有责任心。每“家”还都以文学家、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如“鲁迅之家”、“诺贝尔之家”、“华罗庚之家”、“居里夫人之家”、“丁肇中之家”等,具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激励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府还创造性地实施教官制,常年坚持每周开设一节国防教育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学生身心素养得到升华和激励。
王勇基接受采访时说,建校8年来,大唐人在追求“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的教育理想中,勤于奉献,百折不挠,在“诚、公、明、仁、达”的校训引领下,学校逐步形成“和睦、和善、和谐”的校风,坚定“让孩子成人、成才、成杰,让家长省心、放心、开心”的办学目标。学校积极实施“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治校方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分层次教学,以优质教育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浓厚的文化氛围。
思想的高度,决定事业的宽度。“大唐”人在王勇基的带领下,从国家的需要出发,从民族的未来出发,从孩子的一生成长出发,从众多家庭的幸福出发,全身心、全方位为留守儿童服务,让每一位走进大唐学府的孩子,都能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们立足实践,大胆创新,描准“人生、人情、人性、人和”,真诚地呵护、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静下心学习、张开嘴说话、抬起头走路、挺起胸做人”,在学校“身有所安、心有所定、情有所依、志有所向、神有所往”。众志成城,按照王勇基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的教育”和“建校50年能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学生”的教育追求,朝着大唐学府的前进方向,扎实履行新时期留守儿童优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走进大唐学府,令人感动。为了使留守儿童长期在校生活不腻烦,在同一环境中能经常感觉到新鲜,老师们住在“家”里,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活动,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家”能吃好、住好、玩好、学好,教师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关注、全过程欣赏、全人格理解。接送学生时有专人照顾,学生生活起居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督促学生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按秩序洗涮,教育学生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协助孩子保管好衣物、整理好内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给低年级学生讲故事、看电视,让每一名学生在学府生活温馨舒适,学习积极努力,习惯素养良好,品行健康发展。我们了解到,“家庭化住宿”的新模式,使学生已经从心灵深处将学校当成自己家。七年级(2)班王寅路同学说,自己每次大休,在家呆不了几天就盼着返校。而毕业的学生也大都经常返校看望老师、看望校园,其情其景让人感动。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体现精神。大唐学府创设人文的温馨环境,实现处处皆教育,事事皆育人的教育场、学习场和成长场。学府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契机,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细节化的人性关怀。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在校园主要路口都安装上高架路灯,给厕所安装声控灯,给小学部各个教室、宿舍配上空调、电视,校园内建起了方便师生的服务部,配置公用电话、校讯通,方便学生与家长及时沟通,等等,努力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之基。
让学生在学校“身有所安、心有所定、情有所依、志有所向、神有所往”。
——王勇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