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晏中的民办教育发展观 ——对话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学校长郜晏中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周书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做教育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容不得三心二意,因为即便是全心全意做都未必做得好。”

  “做民办教育光有钱,光有热情还远远不够,需要让真正懂教育的人进入到这个领域。”

  率真的郜晏中总是敢于直言,采访中,郜晏中的很多观点让人油然而生敬意。24岁开始从事民办教育的郜晏中,对民办教育有着很深的感情。从与第一代民办教育创业者一起参与民办学校管理,到自己独立创办育才中学,这样的经历让他具备了一种超出同龄人的经验与智慧。

  这位喜欢诗词歌赋的校长,曾经是个文学青年。从他的诗集中,我们读出了青年时代的郜晏中:追逐时尚,时代潮人。长发、喇叭裤、抱着吉他,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郜晏中定格在照片中的标志性装束。

  如今,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保持一头寸发,这与他干练的作风和充满激情的状态相一致。后来发现,不止是他,育才中学所有的男生都与他一样理的是平头发型。这是育才中学的一个规定,男生要理小平头,女生不披发,不编发,不戴饰物。郜晏中是要给学生做个表率。

  “我们不奢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行业精英,但是希望在他们成长的最关键阶段,因为我们,而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成才的因子。”郜晏中说。

  他所说的“因子”就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风气是立校之本,育才中学就是要建设一所一身正气的学校,所以他们不谈大道理,而是先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小处入手,“要让学生有学生的样子”。

  育才中学的校训是“样样落实,天天坚持”。8个字很朴素,但蕴含着育才人对教育的理解。“校长能不能把自己所要求的东西,每一样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学生能不能每天一个样,从进校的那一天起,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天,这是学校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遵守这些规则,教师都要以身作则。

  随着育才一年又一年的中考成功,其社会附加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育才通过媒体公开承诺:不收取一分额外的赞助费!有一个家长曾放言,让我儿子进育才,我捐几十万,郜晏中笑着拒绝了。

  他在例会上多次强调,凡我校员工,禁止以一切借口收受家长赠礼,否则视为违纪。郜晏中收的唯一一份礼物是,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家长们送他的一块匾额,上书“一身正气”。

  今天,郜晏中执掌的育才中学已经扩展为8所学校,但在建设现代学校的道路上,他还在“赶路”……如同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赶路、赶路,不停地赶路,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殷切的脸;赶路、赶路,不停地赶路,这样的人生抑或是累,抑或是苦,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收获的永远都是沉甸甸的幸福。”

  民办学校要敢于领跑改革

  中国教师报:不少人主张,民办学校要寻求错位竞争,才能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对此,您怎么看?

  郜晏中:这一观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有前提条件,要看是哪一个阶段,哪个地区的民办学校。我认为,当下的民办高中要寻求错位竞争,因为公办高中太强势,并且高中阶段是按照批次录取的,民办高中没有足够的优势与公办高中竞争。很多民办高中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便倒在了成为品牌学校的跋涉中。如果是民办初中,我则主张要敢于进入到主流教育行列,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要求公办学校就近入学,而民办学校则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招生,民办初中完全有优势走进主流教育序列。只要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我相信民办学校一定能够成为领跑者,只要没有政策上导致的不公平竞争,民办学校完全可以靠实力赢得发展。民办教育要走高端道路,不能把自己定位为边缘和补充,要有办中国的“伊顿公学”的勇气。今天的民办初中如果还在寻求错位竞争的话,那将是不自信的表现。

  中国教师报:在您看来,民办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是什么?

  郜晏中:我认为,民办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依然是同质化竞争,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现在的中小学都在围绕升学这条路子在发展,所谓的教育特色只是学校教育的点缀。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大多走的是一条与公办学校相同的道路,即把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教育目标,过于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课程设置缺少特色,教学组织形式缺少创新,教学评价单一。这种教育日渐趋同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民办教育自身优势的发挥,更不利于内涵发展,也难以形成与公办教育互补的优势。

  理想的教育一定是个性化的,能够彰显特色的,但是今天的学校教育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走同质化的路子。迫于应试的现实压力,我们育才中学也不得不躲进小楼抓质量。我只是在尽可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开辟品牌建设新路径

  中国教师报:育才中学已经成为杭州教育的一个品牌,现在已经扩展为8所学校,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集团,为什么新办学校不叫育才分校呢?

  郜晏中:确实,如果用育才中学分校的名义招生,那是不用做一丁点儿宣传动员的。但我们考虑的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育才这棵大树能一直枝繁叶茂。很多人知道Dior是一个著名的奢侈品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却归属于LV的旗下,如果我们能够在不同区域再打造一所独立的精品初中,那就等于又创出了一个像Dior一样虽属于LV却完全独立的著名品牌,也就为育才未来的发展布设了化解危机的应急预警机制,借此可以闯出一条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路来。我们现在走出的是一条“适度规模,多点布局,类型多样,协同发展”的发展之路。

  中国教师报:育才中学的干部很少,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效果如何?

  郜晏中:在很多学校,常规的质量管理需要经过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样多个层级才能传递到教师那儿。在我们育才学校减少了中间层级的管理,校长兼教学副校长,或兼教导主任,质量管理直接由校长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平行抓到一线教师。教学上的建议,无需汇报请示、逐级研究,我直接听取,现场认可,立即执行。这是为了减少质量管理层级,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能直接了解一线老师的教学情况。这种管理方式下,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学校办任何事,没有繁琐复杂的程序,形式化的东西减少到最低程度。教学上的建议、想法只要认为可行,从来没有冗长的讨论,马上可以付诸实施。

  打通学校和家庭教育

  中国教师报:育才中学对家长的服务做到了极致,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能谈谈具体的做法吗?

  郜晏中:育才中学在服务家长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学校专门成立了家长服务中心,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直接隶属于校长室管理,其主要职能为:定期与家长电话联系,询问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重视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对每一条意见都必须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实解决问题的时间,并及时向家长反馈;接待来校家长;处理家长投诉;完成家长要求代办的各项工作。学校的各个办公室,都会多摆几张椅子,备好茶叶和一次性杯子。任何时候,家长来访,教师都会起立迎接,请其坐下后再进行谈话,并为其泡茶,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教师报:听说学校还经常给家长们布置作业,都有哪些作业?

  郜晏中:我们会给新生的家长布置很多作业,甚至家长的书柜也在“作业范围”之内。我们倡导家长要抽个时间检查一下自己的书柜,看看里面都是一些什么书,哪些书是适合孩子看的,哪些书是要“请”出去的。家长对自己交往的朋友也要有个筛选,那些会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的人,可以让孩子多接触;那些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与其接触。

  我们要求,家长要做到“四个至少”:至少读几本孩子爱读的书,至少了解几位孩子喜爱的明星,至少看几部青少年之间流行的影视剧,至少会一两种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什么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沟通,就是因为对不上话。孩子喜爱的家长不知道,家长欣赏的孩子没兴趣,两代人之间没有可以沟通的桥梁。

  开放的社会,不能再有封闭的学校教育。孩子的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一家的事情,学校要真正学会如何与家长打交道。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军功章”里应该有学校的一半,更应有家长的一半。当学校与家长真正站到了一起,心拧成了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那他们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幸福,不快乐,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解放优秀学生

  中国教师报:早在2007年,育才中学曾经推出“解放优秀生计划”:成绩优秀、自觉性又强的学生可以不用做作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不用上课……

  郜晏中:是的。“解放优秀生计划”包括6个部分:全校各门功课适当加快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坚决做到分组分层教育;每节课留出15分钟给优秀学生自主安排;免优秀同学几科或单科作业;允许优秀同学同年级“走班”;允许特优生跳级听课。

  以英语为例,我校英语组曾经作过一个统计:初一刚入学的新生不用上一节课,至少50%的同学可以在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拿到90分以上。但同时也有不少来自薄弱小学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底子很一般,有的甚至什么都不会。这些同学组合成一个班,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日常的授课往往是围绕中等及中等以下同学设计的,因为拔高了、讲快了他们就跟不上,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吃不饱”。自制力强一些的学生会硬着头皮配合老师,弱一些的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开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