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力(二)
编者按: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状态,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与实践,教师会发现,影响学习进度、合作方向不清晰等问题逐渐暴露,这便引起我们进一步思考,成就学生合作力的因素还包含着教师与学生的隐性“合作”,这里的合作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适当调剂和及时引领,让课堂“动静相宜”、“活实相辅”,让合作真正成为机制,可持续循环。
【问题导引】
分组不合理影响学习进度
我尝试过合作学习,先是前后左右4人一组,没有特别照顾好中差。当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先自学后合作时,我发现学生所谓的合作就是相互对答案。后来,借鉴同事的做法,组员好中差搭配。但我又发现,这种分法基本上都是优生唱独角戏,中等生和学困生成了听众。鉴于以上两个问题,我重新分组,优生和优生组合,中等生和中等生组合,学困生和学困生组合。在自主学习阶段,强调每个同学都必须先自学,等学困生自学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才开始让他们合作学习。这时问题又来了:因为照顾学困生,时间浪费多了,一节课的任务完不成。到底如何分组?如何预设问题进行合作?如何保障教学进度?(来自:网友“顺其自然”)
【嘉宾解答】
传统课堂信奉教师“一言堂”能解决所有问题是错误的,新课堂迷信合作学习能撂倒一切难题也是不理智的。合作是解决课堂低效的良药,但不是万能药,研究合作学习的效度任重道远。
怎样分组?
合理分组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前提。分组的原则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外,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小组内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这是4个循序渐进的层面。分组何不借鉴足球排兵布阵的分配原则呢?不一定人人都能当前锋,也不必人人都得射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在组内无可替代,否则,合作就只会“合而不作”,小组成员也就是“乌合之众”了。
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根据合作目的的不同,还可以细化分类。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合作——此类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机会是均等的,发展是均衡的;以辅优补差为指向的合作——此类合作学习相当于把教师辅优补差的责任下移,形式上表现为优生讲、析,基础差的学生听、问,小组成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帮扶性质;以表达交流为指向的合作——此类合作学习旨在为更多学生提供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克服大班额教学展示空间不足的弊端,每个人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
厘清合作学习的指向和形式,也许有助于我们理性地评价小组合作的成效,不至于因为优生机会多一点而质疑,也不至于因为潜能生表现差一点而担忧。新课堂强调“人人参与,机会均等”,变“精英教育”为“平民教育”,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间接造成优生的平庸。
合作学习如何保证课堂进度?
费时耗力是教师不愿让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其实,课堂即情感,学习即成长,珍贵的林木是慢慢长成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慧心。保证课堂进度与充分有效合作并不矛盾,关键是问题设计应该科学合理。
单篇预设应该抓住主问题。从一篇文章来说,问题设计应去芜存菁,施行“主问题”教学。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设计一个主问题“紫藤萝瀑布美在哪里”足矣。“主问题”设计的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一个教师在设计《理想》导学案时设计了8个问题,手法如出一辙,都是从诗歌中挑出一句前面加上“为什么说”,例如“为什么说有理想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为什么说理想是罗盘”。倘都如此,语文课堂就要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了,能不低效?
单元预设要有广度与深度。教材的编写多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这为教师整合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整合使合作学习由“挖池塘式”变成了“掘水井式”。从纵向上,每篇课文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保证了合作的深度;从横向上,无数次有效合作的叠加,又促成了合作的广度。
教师预设要为合作生成留白。重预设还是重生成是传统课堂与新课堂的显著区别。有些导学案异化为“问题库”,学生疲于应付,何谈生成与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合作来解决课堂上学生生成的共性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以学定教”。学会留白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合作研讨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对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感兴趣,更喜欢探究自己的问题。
预设共生成一色,深度与广度齐飞,有了合理的问题设计,合作学习才会魅力十足。
(嘉宾系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 胡志锋)
【问题导引】
组长作用发挥不到位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呈现的状态优劣不一,有的小组全员参与,讨论热烈而有深度,展示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只是对对答案,流于形式;还有的小组各行其是,不见交流。合作效果的好坏其实是由组长的筹划组织决定的,作为小组的核心,组长作用发挥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组交流合作的成果。组长分工合理,责任到位,组织有力,整个组的合作交流就会呈现一种朴素务实的良好状态,如果组长领导不力,调动不起组员的交流热情,小组合作就无从谈起。如何最大效度发挥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呢?(来自:网友“劲草”)
【嘉宾解答】
学习小组作为课堂上相对独立的团体,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带动性,才能推动整个课堂在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获得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课堂的重要资源。做到这一点,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选拔小组长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科性,让各学科表现出色的学生在不同的学科课堂上担任小组长的工作,这样可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负责”。教师要相信,给学生一份责任,学生会还教师一份惊喜。此外,教师要培养和强化好小组长的3种能力:
一是提升学习力。身处知识爆炸、信息多变的时代,学生也都各有所长,个性十足。如果不能在同伴中显示出优于他人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同伴的信服和认同,所以,小组长要在学习中主动发挥个人的知识优势,才能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在任务分配、交流思路、展示重点、知识总结等方面为小组成员提供好的建议和引领,才能更好地发挥组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是培养领导力。合作是一种团队行为,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才能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效果。为了避免出现“优等生占据中心,学困生旁听甚至游离于小组讨论交流之外”的现象,小组长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调动每一位成员参与的主动性。当组员不能融入小组讨论时,组长的引导和调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组长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甚至带动多数组员做好个别人的工作,才能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
三是注重亲和力。组长身为小组的核心,必须要有亲和力,在组织小组成员交流时,对于不配合、不积极的组员不能以势压人,也不能弃之不顾,而要通过温和恰当的方式,在集体的荣誉意识、学习的成就收获、组内成员的认同等方面给予正面的引导,将其吸引到组内交流讨论中,发挥组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小组长的积极性和组织帮扶热情也很关键。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会遇到各种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组员的种种表现和反应不会总沿着组长的预期呈现。所以,组长的情绪对整个小组合作交流效果会有一定影响。优秀小组长的积极性是维系组员情绪的风向标。作为组长,做好自我调控也是维持组内合作交流的基本保障。
(嘉宾系河南省郑州市第102中学 王卓颖)
【问题导引】
合作浅尝辄止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需要的时间很长。特别是做题,运算能力差,速度慢,要花过长时间,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在合作阶段,只好草草对答案了事。思维得不到合理提升,知识构建难成系统。有时为了赶进度,又只好“返祖”成老师讲授。(来自:网友“第三只眼”)
【嘉宾解答】
我们应该明白“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呈现的态势应该是多样的:交流、讨论、探究、讲解、帮扶、互评、互测、互记、互背……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需要,再确定选取哪种具体的合作方式,切不可教师一声令下,“讨论吧!”或者是“合作学习现在开始!”孩子们乱成一团,喧哗有余,效率不足。更糟糕的是,孩子们有的谨言慎语,有的不言不语,分神在合作之中,游离于课堂之外。虚假的繁荣掩盖了知识的生成,沉静如水压抑了课堂的狂欢。
我们要看合作学习的效度与探究的深度。合作学习一定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已经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互通有无,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同时还应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差异,不可能达到对学习目标的全面掌握。自主学习时一定会出现差异,有了差异,才会有合作的必要,才能发挥合作的魅力,从而体现合作的价值,最终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老生常谈: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命脉,培养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学习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小组建设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探究的命题。如何分组、怎样结对?组与组什么关系?组内对子什么关系?怎样组织对子测评?对子与对子什么关系?这些基本的东西我们明白了,小组合作的效度就提高了。我还要突出强调的是,要注重对子学习,帮扶对子,交流探究对子都不可忽视,评价也要从对子开始。对子的合作应该占合作学习的70%。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