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峰汇实践育人: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
有知识,少体验;会做题,不会解决问题;知行脱节,有生命,没生活。如何真正发挥实践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如何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在的学生有知识、少体验;会做题、不会解决问题;知行脱节,有生命、没生活;在纸面上成长,缺少‘亲力亲为’的在场机会。”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谈到当前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的现状时,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与关切。 如何真正发挥实践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如何真正让学生 “活”起来、“做”出来?近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和叶圣陶研究会共同主办的“2019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在贵州省兴义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实践教育”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观点分享。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唯分数、唯书本、唯训练、唯考试”的倾向,认知与实践脱离、知与行分离。实践教育环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瓶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不能再是一味灌输,要超越学校课堂和书本的局限,让实践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锻造和升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新成出席活动开幕式时强调。 实践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学者参访了兴义市第八中学,感受到学生在挖洋芋、割麦子“三农”体验中的爱农爱家情怀;学生在泼水节中“泼呀泼,泼出我们好心情;跑呀跑,跑出人生幸福岛”的激情与梦想;学生在篝火节中“你拾柴,我拾柴,众人拾柴更豪迈”的团结奋进精神。 “我们收获了美德、收获了情怀、收获了成长,开放了心灵、坚定了信仰。”兴义八中学生谈起实践体会时不约而同地说。 校长彭贻荣对实践教育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从广义上讲,实践即活动,即行动,即做事、做人。育人工程的基石就是实践,就是活动、行动、生活”。 一群师生在一年半的时间,24个日夜徒步挑战192公里台东海岸线的学习远征,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 这样的实践活动最初源于学生对书本中提到的“阿里山看日出”的向往。台湾台东县鹿野乡永安小学校长温上德介绍说:“当时老师发现全班没有孩子拥有欣赏日出的经验,阿里山又远在几百公里之遥,课程内容描述的生活经验离学生好远好远!但台东也有一点都不逊色的日出呀?!” 于是,学校两位教师带着孩子们走进东海岸,扎营金樽沙滩,一起静候金鸟跳出海平面。后来,学校开展“航向伟大航道”主题实践活动,涉及海洋、远征、挑战、环保、伙伴、认识自己等诸多内涵,这样的远征让师生通过走完台东192公里的海岸线,找寻到认识家乡的最好方式,找寻到最美好的事物和故事。 “欣赏太平洋日出、拜访有故事的人、了解阿美族的海洋文化、实施减塑公约,素养导向、课程统整、专案式学习探索、真实情境、自我管理、成果发表,在看尽东海岸美丽与哀愁的学习旅程之后,我们为挑战的完成和收获满囊而欣喜。”温上德颇有感触。 台湾中小学校长协会秘书长、台湾新北市安康高中校长谢金城对此高度赞同,表示“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和学校教育的掌舵者,就必须让学生增长实践智慧,在苦练中坚持,在挑战中培养毅力,在创生中施展创意,更好地‘成就人’‘旺学校’”。香港青年会书院荣休校长练志强对此也发表了观点:“什么是本?让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能够自主学习,有学习动机,有追求卓越的心;而由此派生出来的学习效果是末。我们要注重学生实践,注重学生对国家、民族价值的认识及道德培养,让他们知行合一乃为根本。” 丰富实践教育课程:不只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应多元化、体系化 提到实践教育,我们马上会想到热词“研学旅行”。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实施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在对“研学旅行”这一概念的界定上,旅游界和教育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家旅游局界定的研学旅行是一种“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而教育部牵头11部门界定的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真的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晓燕对此说“不”。 “研学旅行不等同于‘旅游’”。她解释道,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的研学旅行绝不只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在实践育人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促进学生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社会是大学校,通过研学旅行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社会调查、历史寻访、价值确立,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副校长王家骥对专家的观点高度肯定。他结合学校的社会空间课程,谈到了学校研学旅行的几大活动主题,包括文化北京、走新中国诞生之路、沿海经济特区考察、古代丝绸之路寻迹、世界地域特色文化考察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寻访历史、探查未来;洞悉人生百态,形成正确‘三观’;观察世界、修学万国”。 作为江苏省南京市唯一一所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南京市中山小学特别开展了“南京中山娃到中山先生的故乡去”研学活动,孩子们走进中山大学、黄埔军校、中山故居感受中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一带一路”中山文化活动中,孩子们到新加坡晚晴园、南洋新加坡孙中山纪念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地寻访;此后他们还将沿着“一带一路”寻访美国夏威夷、日本、印尼等当年中山先生学习和革命的地方,感受中山文化的历史遗迹。不仅如此,学校立足中山陵景区,建设“中山故事园课程群”,先后开发以紫金山为背景的栈道课程、南博课程、梅花山课程、天文台课程、陵寝课程、城墙课程、中山导游课程、中山伟人课程等。 为什么要为学生开设如此丰富的实践教育课程? 校长庄永洲的回答是:“希望把学子的童年留在最美的紫金山里,把最南京的文化永远镌刻在儿童的心灵里,让人文、绿色、科教成为他们童年成长的重要‘营养品’。” “实践教育课程既继承了传统,又超越了传统学科课程价值,承载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学校的实践教育课程唯有贴近学生校内外生活,才是活的教育,才能体现其意义,显示其魅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友东如此强调道。 配套改革要跟进:师资队伍、社会资源、评价机制联动,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 针对有些学校只是少数教师参与全体学生的实践教育,贵州省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校长柯玉明呼吁“协同育人”,即教育实践活动课名师、学科教师、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群体一定要广泛参与。学校实践教育活动之所以成功开展,柯玉明将原因归结为“名师引领、课题推进”。她说,在集合不同领域的教师队伍资源之后,学校要多为教师搭建平台,以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实践育人走向常态。 “走出教室,学习更有感觉。”除了整合教师队伍资源之外,台湾中小学校长协会监事、台中市台中小学校长张添琦提倡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实践教育。张添琦介绍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13年提出“户外教育宣言”,启动优质校户外教育推动会,并由台湾教育研究院建构“优质户外教育与学习领域课程”。从2015年开始,台湾开始启动为期5年的户外教育中长期计划,由教育主管部门之下的12个单位分别担任主办或协办角色,并提供行政支援、场域资源整合、安全管理、教学辅导和课程发展五大实施系统。其中社会资源既包括地方行政系统的支持,又包括社会环境场所、文化场馆、民间社会团体、观光休闲处所等多元性的户外教学场域,并建立网络数字化平台,从而为实践教育提升数字资讯的资源。 与会专家也一致表示,实践教育要融合多元评价体系和成果展示体系。大家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评价方式不变,其他的一切变革都是风吹水面、隔靴搔痒。 “实践教育要融入主流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的感知实践和审辩思考,课程内容要契合学校文化特色的发展。”香港校长专业发展促进会总干事唐浩认为,对于实践教育课程的评价,要综合分析、考量发展、动态修正,辅之以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中尊重差异、理解多元、汲取接纳、合作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辩证思考和发展创新”。
上一篇:开学那些事
下一篇:链接 美国校长专业标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