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高达标率背后有隐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旭升

    当前,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上已经步入了正规化渠道,以甘肃省庄浪县为例,仅2011年县财政投入“两基”迎国检专项资金就达723.9万元,其中设备配套资金683.9万元,办公经费40万元,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一无两有六配套”要求,音体美器械、自然数学教学仪器、实验仪器和课桌凳配齐率以及信息技术普及率均已达标。为了确保全县中小学符合“两基”国检标准,县里把财政拨款及配发教学器械、图书的重点放在了山村薄弱学校上,以期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因此,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达标率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客观地说,“两基”国检带来的巨大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一些窑洞学校、危房学校已经悄悄消失,可以说,“最美的环境在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教室”已经变成了现实,偏僻山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大大改观,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缓解,特别是山村小学生从此彻底告别了没书读的日子。

    但是,毋庸讳言,高标准配置并非都发挥了最大的效益。相反,高达标率背后隐藏着一个普遍的漏洞——一些学校的教学器材使用率较低。

    笔者在赴外省学习交流中发现,一些城市学校的教学器材由于数量太多等原因,仪器长时间得不到使用,特别是实验仪器因使用率低下而与尘埃相依为命,和杂物共处一室。当前,“两基”达标后,教学设施到位了,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标准化学校建好了,如何继续用好它?如何继续发扬“两基”攻坚过程中各部门共同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教育课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