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不妨“懒”些、中庸些
■陈静静
前不久,笔者参与一个话题讨论:校长应该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教科研?许多同行在激烈争论之余,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也比较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与此同时,其中的一些想法忽略了教师追求个人业务水平发展和提高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过分强调了校长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人为扩大了校长的权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管理者也偏执地认为:校长组织下的整齐划一的系统培训、整齐划一的缜密活动安排是引导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唯一良策。其实,再高深的理论未必适合一线教师,再细致的活动未必能够产生实效、未必能够促进教师群体的广泛参与。那么,校长在此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给予其合理的定位呢?我看,校长不妨“懒”些、中庸些。
什么是懒?“懒”就是别把教师进行教科研当作自己的事,抱定一个观念——校长最大的智慧就是引出智慧。普通的校长组织教科研身先士卒,高明的校长组织教科研让人身先士卒,并乐此不疲,疲而不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我们可不可以通过管理,在新课程“重视人性发展,强调和谐共建,促进主动参与”的思想指导下,让教师参与教科研有和学生一样的“成长”感悟?从“行政推动、强制入轨”向“主动服务、共构同建”转变,也许便是懒的最好表现。具体到实际行动中,校长给集体备课的教师一杯茶、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也许抵得上您高谈阔论好半天。
什么是中庸?不走极端,在无为和有为间逍遥,在理论和实践间驰骋。如何具体操作?简而化之,将教师现有科研水平进行分类,之后引导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实践化,引导个人经验丰富的教师理论化。操作守则:鱼和熊掌务必兼得。
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教科研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并不缺少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储备,他们往往缺少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智慧和因此而有目的地生成个人的教学特色。面对这样的情况,校长不妨让这一类的教师写写教育随笔或干脆利用网络建立一个个人网页、教育博客,而且强调只叙事、不论理。让他们在撰写随笔的过程中,学会注重事情的本身,而非事情的实质。这样,他们便会自然不自然地将视点聚焦于教学的具体案例。同时,也在不经意间脱离了形而上学的诱惑。您一定会忧虑出现一种情况:他们会不会因此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到呢?请相信,也勿用担心,润物细无声之间,教师的字里行间一定仍然洋溢着理论的深度和思考的印迹。
其次,可以肯定:经验丰富的教师写起教学案例来往往是得心应手的。但仔细品读他们的一些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的存在:很多案例过于强调说事,而本身根本没有反思,或者欠缺具有一定深度和拓展的反思。不过,揣摩这一类教师的心理,你一定能感觉到某种困惑和不解,也可以感觉到一些期盼和向往。“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大概是对这种心理最好的诠释。这个时候,校长不妨再来推销你的中庸之术——向这部分教师推荐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家著作、学者论述和优秀反思等,引导和鼓励这些教师打破经验的束缚,向更高的层次突破,“豁然开朗,心镜透明”的境界相信不远矣。(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