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说教师队伍建设要“常做常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9-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目前各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个体化差异,特别是在基层,县市乡镇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诉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集中在教师队伍学科、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评聘制度不配套,师资配备不均衡,教师师德意识淡薄,学风不浓厚,等等。面对这些“老问题”,作为教育主政者,我们要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常做常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在于师德建设。德乃师之魂。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大力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引导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增强责任感。其次,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作出严肃处理。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师德导向,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教师热爱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促进师德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经常化,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再次,要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定期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满意度调查,深入基层学校发现和表彰先进典型,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此提高全体教师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在于精研业务。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呼唤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新课程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教师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成为教师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一张文凭的“保鲜期”已经大大缩短,教师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教师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及时“充电”。让学习成为教师提高工作质量的需要,成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这是践行先进教育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这就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而集体备课又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添加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出来,而且能提高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既能帮助个别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能让更多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在于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一要以当前推行的绩效工资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的考核拉开档次,向骨干教师、优秀人员、一线教师、边远学校教师倾斜,坚决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让绩效工资变成激励工资,防止绩效工资给广大教师带来负面影响。二要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切实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以此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三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落实在具体措施上,逐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荣誉感。

    (作者系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教育科技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