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卢箭
几年来,我们用课堂教学改革统领全校工作,把“师生共同成长,享受教育幸福”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针对问题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我校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学生会的知识教师往往讲得很详细,学生不会的反而不去关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当,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我们曾对全校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40%~50%的优秀生厌烦老师的泛泛讲授,20%~30%的学生因基础差而听不懂;教师缺乏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较狭小;课堂评价大而空,教师缺乏对评价策略的研究;没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课题研究不深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从2008年开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不断研究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356”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3”是三个关键词,即“问题导学、团队导释、对话导思”,三个关键词给教师准确定位,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学习者的体现。“5”是五种多元课型,即“问题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展示课”、“问题拓展评价课”、“问题综合解决课”、“单元回归拓展课”,这些课型概括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规范了学生学习的流程。“6”是师生六大学习行为要素,即“自学、合学、展学、思学、评学、拓学”。
针对实际强力有序推进
行政干预,建章立制。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学校行政干预,强力助推,把“356”教学策略的实施放在学校工作核心位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课改服务。学校建立三级管理组织和双轨道校本教研体系。三级管理组织包括:一是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二是有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课改工作核心组;三是各年级主任带领的教研组,确立了课改科目和89名实验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双轨道校本教研体系一是以“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的自然常态化研究机构,主要侧重实践层面的研究,目的是全员参与,是保底的校本研究;二是研究共同体即课改核心组的优化组合教科研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及时指导和总结实践工作,并对实践成果进行理论提升和定位,目的在于培养骨干、引领全体。制定课堂改革实施方案,重新修订教师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建立每周点评制度,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对教师采取年级组捆绑式评价,使组本教研常态化,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研究热情,还定期举行学校课堂大讲台活动,提高了老师们的专业化水平。
理念引领,强力推进。改革之初,有部分教师顾虑重重,生怕影响教学成绩而徘徊不前;有部分教师重蹈了“邯郸学步“的覆辙;有部分教师上演了“双面人生”,领导听课和不听课表现截然不同……对此,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促使教师更新理念。另一方面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课改的顺利进行:一是开展三级听评课活动,即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学校研究共同体听评课、年级教研组听评课。校领导每天坚持听课,听完后就与教师反馈交流,用新课堂评价标准评价教师。二是开展课堂大展台活动,每周三、周四安排各年级组到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教师轮流集中展示,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有至少三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天集中点评得失,捆绑年级组评价,使课改活动自上而下,有序开展。三是学校开展课堂全开放活动,每位家长、教师都能参与教师的推门课,推动全校教师参与课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从而使改革从被动逐步走向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扎根课堂,榜样带动。改革的阵地在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改革的落脚点在学生。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深入课堂,通过师生教学行为的表象为改革把脉,通过与师生真诚的交流为改革导航,通过教研沙龙和教学论坛引领课改团队。改革之初,校长每学期听课达200多节,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达300多节,每周举行两次教学沙龙和教学论坛,针对老师们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破解教改难题,为课堂改革提供真实、详实的基础资料。在集体研究课的基础上,选出共同体成员教师上示范课,给其他教师提供范例,引领教师模仿上路,使教师学有榜样,做到从临帖到破帖。
问题为媒,教研助推。改革后,课堂虽生机盎然,但问题也总与之相伴。学生如何自学,教师怎样引导,导学卡如何设计才更科学、更有效,学习小组如何划分,职责如何界定,组长怎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与发现,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切入点。学校发挥常态教学研究机构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去发现和提炼这些草根式原生态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解决即成果”。充分发挥共同体研究实践引领功能,对共性的主流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查找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策略。实施教师课堂技能培训。特别是从“问题入手”的培训,以课堂为现场,把课堂变成教学研究室,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帮助教师做课堂环节的剖析,从而使教师熟练地掌握“356”教学模式。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学习,实行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精备,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能力显著提高,能够把握住每节课知识的前后联系、训练重点,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课堂更加高效。
有效备课,四单并进。为实现教师备课的最优化和有效性,学校为每位教师创建了电子教学文件夹、备课资源文件夹和纸制教学文件夹,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学习工具单,即“问题清单”、“问题预习评价单”、“问题生成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四个单子成了学生学习的拐杖。学校还引导教师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并定期请名家给教师作报告,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境界。
德育创新,知行合一。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建立了德育新模式。以责任教育为主题,以诚信评星课为载体,凭借小组合作的形式,将“班务管理”化解为“组务管理”,将原来的所有班务常规及评价分解为组务常规、个人常规,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学校还开展诚信评星课活动,使德育有了载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把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落到实处。
变化是继续深化课改的动力
课改几年来,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显著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带动了学校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学生中涌现出了大批小明星。
通过课堂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幸福指数、科研意识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提升与发展。教师的备课不再只是教学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如何有效展示以及如何激励学生质疑思考、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都成了教师备课的内容。教师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作者系山东省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