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依然是教师的必修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康振山

    手机与网络的普及,让通讯交流大大便捷起来,很多教师有事一个电话就将家长叫到学校,仿佛家访已经过时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感觉到,家访具有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功能,许多学生的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等第一手资料只有借助家访才能获得。

    我班的女生王晓曼,高高的个子,成绩一直属于中等偏下,有一个“顽疾”始终改正不了——听讲不认真,心不在焉。虽然我对她进行过多次教育,她仍然我行我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性格内向,总是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我教了她很长时间,从来没见过她上课时举手发言。问其原因,她还是一言不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我想,只有家访才能搞清原委了。原来,这个女生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一直跟着父亲生活。十多年来,父亲一个人带孩子,又当爹又当妈,非常艰辛。父亲由于自己读书不多,现在为了生计不得不下苦力挣钱,所以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希望女儿处处优秀,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因此父亲对女儿学习的要求格外严格,经常会因为一点小错误就严加惩罚。长此以往,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成绩不升反降,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不愿和父亲沟通,而父亲也逐渐失去了耐心。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心里隐隐作痛。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很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天下没有不希望自己儿女好的父母。然而,有些家长却不懂得应该如何去教育子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于是我劝告这位父亲:“及时肯定孩子的一些优点,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多发现其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哪怕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都不要忽略,甚至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

    这位父亲听了我的劝告,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位女生变得开朗了,学习认真了,也愿意发言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吴项德是我班的班干部,能力强又热心。班级事务,他管理得井井有条。各科老师交给他的任务总能认真及时地完成。然而这个看起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作业本却总是一片潦草,很少能看见“A”。我带着疑惑,走进了他的家中。进入客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小黑板,上面是其母亲的字迹,写着他一天的计划,每一条都注明了具体落实的时间。我疑惑,这么一个有条理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作业怎么会这样?当时由于他的母亲正在接待一位客人,我便走进了学生自己的小房间。进入房间,我一下子明白了:床上地下到处扔着各种书刊杂志,书架上还有不适宜学生看的卡通书。征得这个学生的同意后,我拉开了他的抽屉,发现里面装满了玩具!这哪里是学生的书桌,简直是一个玩具仓库!我明白了,正是这些大量而又无益的书刊玩具影响了他专心学习。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要想办法解决!于是,我建议他和我一起收拾屋子,并教他给物品分类、整理书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的房间整齐多了。之后,我及时鼓励他,并给他留了“作业”:将抽屉中的玩具妥善处理。我还和他的母亲进一步沟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克服贪玩的习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次家访让我感受到,学生在学校和在家中的表现有时并不完全相同。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应该走向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他们成长中的潜在问题。(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万福办事处吴楼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批评学生不妨以退为进     下一篇:走廊“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