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 张扬个性 激发灵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陶继新】布置多余的作业,不但是让学生重复劳动,而且还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减去多余的,不但减轻了负担,还会在他们心里积淀下积极的情绪。过多的作业,会让学生对作业望而生畏,且会由此减少休息与锻炼的时候,影响身体健康。改过重的,会让学生感到在做作业的时候是“温故而知新”,而不再是一种负担。剩下的时间,既可以读书或参加其他活动,也可以更好地休息与锻炼身体。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所做作业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就不会在做作业的时候感到快乐,而不快乐状态下的所有学习,都是低效的。布置有趣的作业,会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让他们有一种乐此不疲的快乐感。而快乐状态下的学习不但是高效的,还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让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起来。

    【徐军民】在这一基本的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相应地做出了以下决策并付诸了实践:

    1.减负——砍掉以往的家庭作业。

    就是所有老师一律不准布置家庭作业,包括周末和节假日。

    2.增效——设置有效的“巩固性”作业。

    “巩固性作业”是指巩固新学知识,尊重人的遗忘规律,让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作业,但是此作业不允许带回家中完成,只能在校内完成。要求老师随堂布置,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30—40分钟,这个时间由语文和数学老师共同控制。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研究巩固性作业的质量和数量,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学生作业的数量,提升了老师布置作业的质量,解决了机械重复地设置作业现象,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了出来。

    3.发展——主动完成“研究性”作业和放学回家必做的“养成性”作业。

    (1)研究性作业

    这类作业,指的是做小课题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专门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引领学生做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这类作业是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自主完成的。

    (2)养成性作业

    砍掉家庭作业了,是不是孩子回家就无事可做了呢?不是的,作为学校,我们还要行使教育的职能。在这项改革中,我们更加关注了孩子的习惯养成。所谓“养成性作业”,就是指孩子放学回家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情,之所以把它称之为“养成性”作业,其目的是用一种作业的方式,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完成,通过这项作业的实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或学习习惯,让这些好习惯帮助孩子成就一个成功的人生。结合孩子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主要确定四个半小时的活动性作业,即:半个小时健身、半个小时读书、半个小时家务、半个小时看电视等。

    【陶继新】你们作业改革的力度非常大,这不但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因为没有作业的学习是不行的,可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作用之小可想而知。一般学科知识的作业在学校完成,这当是一个很智慧的决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是教学的课时真的需要那么多吗?韩兴娥可以两周教完一本教材,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可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教完一本教材?二三十篇以白话文为主体的课文,难道让学生一一去做吗?我的意见是,作业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少而精,一定要有的放矢。

    你们所布置的“研究性”作业与“养成性”作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且又是对学生发展有着极大作用的作业。不要认为小学生没有“研究”的能力,如果适当地引导,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在“研究”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不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也在很多时候让他们走向了自然与社会。而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恰恰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

    每天四个半小时的“养成性”作业,“量”与“时”真的不少;可是,这不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因为它不是课堂学习的延续,而是生命成长的必需。由此养成的是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造福一生。锻炼身体会让孩子更加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也就有了成长的基础;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增长的不只是知识与智慧,还可以提升思想境界与净化心灵。做家务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更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艰辛,无形中增强了爱父母的感情,并由此学会了一项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看电视一定要引导,好的电视节目对于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也有生命的营养。

    你们的作业改革,让作业回归到它本来的位置,让学生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这一探索成果,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教师对教学进行灵性的策划预设与反思生成

    【徐军民】谢谢您的肯定!您的鼓励就是我们继续改革的动力。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解放了学生,顺应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作业改革成功的鼓励下,我又进行了备课改革,进一步解放教师。我做过多年的教师,当过多年的教导主任,对备课的低效甚至无效深有感触。传统的教师备课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参与造成了备课的高耗低效,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存在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学校检查教师的备课,首先看备课写得多少,写得多就是好备课;其次看写得是否认真,写得认真的是好备课,殊不知写在纸面上的备课与课堂教学是有段距离的,何况有的备课是不动脑子的抄写,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原有的备课制度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了老师的思想和行为,抹杀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要想让广大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快乐高效,必须首先给老师松绑,因此,我们又努力进行了教师的备课改革。

    【陶继新】不但为学生的课外负担减负,对教师也应当减负。备课减负,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对于不少教师来说,备课成了心里的一个痛。写到备课本上的,讲课的时候就一定要讲吗?但是,老师明明知道有的备课没有多大作用,还是要写详细的教案,因为领导要检查,甚至还要作为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所以,尽管人人心知肚明,很多教师还是无可奈何地进行着高耗低效的备课。你们能够大胆地进行备课改革,这无疑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探索。

    【徐军民】您说得很对!为了去除教师的无效劳动,我们这次备课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不求备课全,但求备课精”、“重教学策划,轻过程撰写”。允许老师每个单元只写一节“精案”,如语文课中的讲读课,其他科的“种子课”等,“精”案的撰写,主要是引导教师注重备课的过程,为此我们也改革了备课方式并设计了适合改革的备课纸。新的备课方式包括教学目标、实验目标、教材挖掘、教学策略、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六部分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改原来的注重教学过程撰写为注重教学的策划和反思,简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即教师的备课实现了重心的转移。其余的课可以写“简案”,提倡个性化备课,把自己对课堂的设计思路写出来就可。这样,我们的备课改革就把教师从大量的机械书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陶继新】教师备课的策划极其重要,比如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学的高潮应当在哪个环节?板书如何一目了然?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走向善学的道路?这些问题解决了,未必需要对课文内容一一讲解,却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之后,教案可以简写,教学过程也可以简化。有了策划,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与原有的策划有出入,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亮点、误点或盲点,这就要反思。反思不但要在大脑里思考,还要写成文字。我在曲阜师范教学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反思性的文章,有的还在刊物上发表了。这样,如果以后再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也就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激发学生全面发展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徐军民】学校的任何改革,要得到师生的支持,取得家长的配合,使改革顺利进行并深入推进下去,必须改革评价办法,因此我又引领教师进行了评价改革。

    【陶继新】真令人佩服!改革如此全面,而又如此深入者,真是的“几希矣”。可是,如果没有评价的改革,有些改革就很难持久地推动下去。所以,这是一个改革路上绕不过去的坎。你们在这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定然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徐军民】我们进行的评价改革也是受到了女儿的启示。我的女儿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数学竞赛,结果这次考得不好,没有进入年级前十名,考了15名。孩子一般是在年级前十名。但是15名也不错啊,已经很好了,全年级400多名学生。但是孩子回到家后让她妈好一个批,批得女儿一边哭着一边质问我:爸爸,考什么试?竞什么赛?教育部门让你们考了吗?每一次考试就一个妈妈高兴!是啊,每次考试就第一名的妈妈高兴,其他的妈妈都不高兴,有第一名压着呢!可以想见,分数、排名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因此,我们学校很早就实行了无分数评价,实行等级评价,禁止给孩子排名,特别是将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孩子的隐私对待,不准泄露。

    【陶继新】我一直不看重小学阶段的学科考试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身体锻炼、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一个孩子,考了100分与考了90分,到底有多少差别?对于书上所学的那点东西,有必要通过考试来判定学生的优劣吗?如果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的语文考了100分,平时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永兴学校陈琴老师教的学生,可能只考了90分,可是,她的学生却背诵了10多万字的经典。你说谁的水平高、谁的发展潜力大?所以,高度赞成您的无分数评价,只有等级且不排名的做法,更多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养成好的习惯,且有一个的良好的品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