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桶”看学校管理
■梁好
“垃圾桶”的布置与摆放是学校管理的小细节,然而,透过这一小细节,却可以窥视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方式与风格。笔者曾走访两所不同的学校,管理者对待“垃圾桶”的方式迥异,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出现很大的差别。
第一所学校,步入校园,很是整洁,环境卫生保持得很好。然而,当走到操场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只见果皮遍地、纸片乱飞。同一所校园,为何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操场四周居然没有一个垃圾桶,学生手中的垃圾无处可扔,难怪卫生状况不佳。
第二所学校,步入校园,同样整洁卫生,而且没有发现一处卫生死角。但让我们诧异的是,在这所学校校园里仅有一处垃圾池,却没有一个垃圾桶。原来,学校也曾经使用过垃圾桶,尽管制定了严格的卫生责任制度,下大力度整治垃圾,效果却并不明显。后来,学校果断采取取消垃圾桶行动,动员每一位师生不制造或少制造垃圾,并及时将自己的生活垃圾用纸袋或其他工具存放起来,集中带至垃圾池。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师生制造的垃圾数量明显减少,校园卫生状况并没有因为垃圾桶的取消而变差,反而很好地保持了下来。
第一所学校,因为“垃圾桶”设置的漏洞而造成环境卫生的死角,似乎问题出在“垃圾桶”的缺失,在于管理者的疏忽,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却并不在此,而在于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其实,即使操场四周没有垃圾桶,有责任心与自控力的学生也可以将垃圾带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或者控制自己不在操场制造垃圾。可见,学校管理者对于环境卫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清除上,而没有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下真功夫。
第二所学校虽然垃圾桶取消了,但是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反而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其实,其管理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抓住了校园环境卫生的源头,由对“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注,通过取消垃圾桶让师生反观自己的卫生行为习惯,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自觉意识,产生了强烈的主人翁观念,让每一位师生都感觉到环境卫生好坏决定于自己的个人行为,从而主动自觉地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垃圾桶”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其管理的境界可谓产生质的变革。如果说“垃圾桶”是管理者规范师生行为的载体,那么,校园中类似的“垃圾桶”无处不在。比如指纹机,学校管理者设置指纹机用来加强考勤,实行一天两签到或四签到,表面上看管理极为精细,教师上班秩序井然,然而指纹机却并非没有漏洞,因为即使签过到的教师,学校管理者也无从保证他们就能全心全意地工作。真正高效的管理,应当提高校园的吸引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与发展氛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非采取指纹机这样的强制手段。这与取消“垃圾桶”的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同出一理。
可见,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将关注点放在师生上,创造条件激活师生的自觉意识,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管理,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