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亟需科学发展观引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坚持遵循规律,常年赛课、评课,推广、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才能成功。

    三、要不受干扰,正确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搞课改,教学模式各种各样,众说纷纭。我们要学会选择,不受干扰,这是我在永威课改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几年来,我们坚持常年赛课、评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课改中的形式主义、花架子。我校推广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排除了各种干扰,主要有以下三种:

    1.坚持不用“学案”,不把“先学”移到课前。

    我担任洋思中学校长24年,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直不用“学案”。我担任永威学校校长7年多来,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老师都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但谁也不让学生参加备课,搞什么“学案”。沁阳市校校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一所学校都搞“先学后教”,都不搞“学案”,大家都尝到甜头,都说这样好。

    为什么我们搞“先学后教”,不搞“学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根据学情不必多此一举。洋思、永威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都具有读书的能力,能阅读相应的课本,课上学生看几分钟书,就能初步理解知识,模仿例题,基本做对习题,然后更正、讨论,教师点拨,当堂完成作业。既然如此,根本无需“学案”。

    ②节约纸张,降低成本。

    ③节省师生的宝贵时间,让学生课外集中精力读书,与遗忘作斗争,力争准确记忆知识。并且走出教材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④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养成紧张、快节奏、一丝不苟等习惯,全面提高素质。

    ⑤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学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秩序良好。

    如果不搞“先学后教”而推行“学案”,结果会怎么样呢?2013年第3期《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上发表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一文中说:“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衍生’出的各式‘学案’对教师而言,会不会增加其工作负荷……对学生而言,是否也存在着增加课余负担的可能?譬如,许多学校把‘导学案’以预习作业的形式发下去,为完成各学科多篇幅的‘导学案’,学生只顾‘昏天黑地’地填写。然而更为严峻的是,当这些由教科书这一核心教学文本衍生出的各式‘学案’充斥课堂之际,学生基本上就是围绕‘学案’做题,而那个本源的、基础的教科书却常常被搁置、消解。比照学案‘衍生’与教科书的‘弃用’,这是不是本末倒置?对于那些充盈着丰富人文教育因子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这种本末倒置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这是中肯之论。

    我一直旗帜鲜明地表示:尽管“学案”名词时髦,但古今中外从未有过;尽管学生课前参加备课,也可以学到一点知识,可以减轻课堂上学习的难度,但它必然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会把学校教育搞乱,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如今,有的学校跟着搞“学案”吃了亏,已在转轨。    

    洋思中学、永威学校搞“先学后教”,但绝不搞“学案”;相反,搞“学案”的学校,并不搞“先学后教”。如果硬要把“先学后教”与“学案”扯在一起,并将别人搞“学案”的后果推给“先学后教”,这样张冠李戴就会混淆是非。

    2.坚持不把“当堂训练”移到课后。

    永威学校推广、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一直坚持“当堂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绝不能把“当堂训练”移到课后。每次赛课、评课,都把能“当堂训练”,即学生能当堂做对作业作为衡量课的重要标志,如果课上作业时间少了或者学生未能当堂完成作业,都要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就这样,永威老师努力做到每节课以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训练的内容是课本上的练习、习题教师不辅导,学生不讨论,这样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形成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当堂训练”,不当堂完成作业,就谈不上能达到训练能力的目标。

    可是,有的学校以为当堂完成作业是应试教育,他们把“当堂训练”移到课后,让学生课外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加重了课外的过重负担,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学生轻轻松松,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既不能提高质量,又不能养成学生紧张、快节奏的习惯。

    3.坚持不把“后教”改成汇报、展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后教”是指在学生看书、检测后的更正、讨论,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后教”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后教”的过程中学生十分紧张,“后教”的形式以班集体为单位,人人参与,这样便于教师准确、及时了解学情,并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

    有的学校却把“后教”上成汇报、展示课,课上只见汇报课前自学的成果,却不见存在的疑难问题,更不见如何解决疑难问题;汇报、展示的时间是从上课至下课;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浮躁、轻松;汇报、展示常常分组讨论,不便老师了解全班的学情、准确指导。

    总之,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定要注重实效,求真务实,切不可糊里糊涂地搞花架子,随意把“先学”移到课前,把“当堂训练”移到课后,把课上的“后教”,改成汇报、展示,切不可糊里糊涂地今天学这家、明天学那家,结果迷失方向,难以上路。

    四、科学发展观是深化课改的法宝

    7年多来,永威学校坚持赛课、评课,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同时,探索了新路,找到了规律,积累了经验。我曾在《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1日)发表的长篇课改论文《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对课改规律作了一点小结,近年来又有新的收获,现对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略加补充说明:

    1.关于“定理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铃开始)、“定理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补充说明:这两条主要讲要摆正“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例如,烧红烧肉要一次性高温煮熟(不熟、半熟都不行),以后只要保保温。“课内”、“课外”的关系也是这样:课堂是主阵地(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上要力争不折不扣地达到目标,该背诵的要熟记,该运用的要形成能力。课外呢?要读书、温习、巩固、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确保不遗忘,还要更正错题,强化训练,举一反三。“课外”是“课堂”的继续、延伸,而不是“课堂”是“课外”的继续、延伸。这是教学的辩证法,课上紧张了,效率高,当堂达标,课外就轻松了,负担就轻了。如果课上不紧张,课外就一定紧张,课前搞什么导学案,让学生备课,把课堂上的作业压到课后去做,课外学生就没有温习、巩固、提高的时间。

    2.关于“定理3”(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补充说明:这主要讲“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课堂上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完成当堂作业),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不能取消自主学习,只搞合作学习,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二者关系。

    3.关于“定理4”(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弄懂什么是“校本教材”)。

    补充说明:这主要讲“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的关系。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要以本为本,让学生理解、识记课本知识,并练习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课外走出教材,举一反三。切不可课堂上就丢开课本,去搞什么讨论、展示,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

    4.关于“定理5”(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就没有学)。

    补充说明:这主要讲“自学”与“教”的关系。课堂上既不能满堂灌,不让学生学,又不能只让学生学,教师放任自流,该讲的不讲。

    5.关于“定理6”(以学好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素质教育——课改要贴近地面)。

    补充说明:这主要讲“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自学,当堂学好知识,完成作业。这样,全程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学生有了各种能力,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全面提高素质。如果丢开学习知识,去搞什么素质教育,其结果必然既学不到知识,素质教育也落空。

    6.关于“定理7”(注重效果,不图形式——课改不能中看不中用)。

    补充说明:这主要讲“效果”与“形式”的关系。课改一定要讲究实效,怎样好就怎样干,绝不可不顾效果,搞什么形式主义。

    7.关于“定理8”(常年赛课,不断打假——课改要真刀真枪)。

    补充说明:这主要讲课改必须既打歼灭战、速决战,又打持久战。要坚持长期实践创新。每天赛课,发现问题,狠狠地解决问题,又要长期坚持,滴水穿石,才能找到规律,获得成功。课改绝不会一夜的工夫就大功告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