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试夺冠的冷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若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2月3日公布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上海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领域均取得最高成绩,继2009年PISA测试夺冠后再度夺魁,引发国内公众乃至国际社会的瞩目。

    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两度夺冠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印证了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方面的进步。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足够的自信,我们不仅有历史的传统优势,而且正在不断进步。我国政府正在以最大的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身边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优质学校,绝大多数校长和教师非常敬业。

    然而,PISA作为一项对义务教育成效进行纵深化透视的国际评价研究项目,其折射出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课业负担重是PISA测试为上海学生提供的第一张X光片。报告显示,上海学生上课时间平均为28.2小时,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九位。对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时间,上海学生每周需花费13.8小时,不仅远远高于OECD平均课外作业时间4.9小时,是其2.8倍之多,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不到10小时也高出一大截。高负担与高成绩相伴相随,成为上海PISA测试的显著特点。

    PISA报告也清晰地指出了上海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薄弱点。对于“老师经常布置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这个测试项目,回答“总是或几乎总是”和“经常”的上海学生比例仅为31.1%,大大低于OECD各国平均值53.3%。在“老师让我们解释我们的解题思路”方面,上海也低于OECD各国的平均水平。

    常识和经验告诉人们,无法隔断高成绩与高负担之间的密切联系。换句话说,上海学生的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表现优异,付出的是学生课内外作业负担重的代价。至于教学高负担会对学生的好奇心、持续学习的能力、天趣童真带来怎样的损害,并没有更多考虑。

    走进一所初中聆听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介绍,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内容:学业考试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和平均成绩达到地区中等偏上水平,重点高中录取线学生比例超过三成……校长引以为豪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课业负担情况则语焉不详。在升学目标导向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缺乏对课外作业时间长度进行统计、排名、分析的动力,放任学校和老师布置作业。

    富兰克林曾写过一篇文章,回顾小时候付出很多钱买回一只哨子的经历,告诫人们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大的代价。倘若我们能从上海PISA测试报告中找出我们的劣势和缺陷,对未来的教育决策提供借鉴,其意义同样是巨大的。PISA报告指出了上海基础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高负担。或许,将学生课内外学习时间经常性、制度化地纳入分析视野,重新盘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功利化做法,正是当下我国教育界迫切需要做的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