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着眼素质教育的高中课改样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县中”!“县中”!

    近年来,一些“县中”办学陷入艰难境地:优质生源被“超级学校”给“掐”了,特级教师被发达城市学校给“挖”了!课改,风险太大!不课改,则只能是题海战术!现实是,一些“县中”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苦不堪言,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

    “县中”的出路在何方?

    在福建闽东山区,有一所“县中”便在“十面埋伏”中成功“突围”,实现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高考升学“全线告捷”!

    这所高中便是——福建省福安一中!

    2010年9月起,该校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2011年9月起,该校把课改大胆地推向高三毕业班!而此时,全国较少有高中学校敢于在高三年级真正意义上推行课改!

    仅仅只花了两三年时间,课改就“结”出了累累硕果!该校2012届、2013届毕业生本科上线率近全部,本一上线率突破70%,竟奇迹般地比往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同时,2012届毕业生在省级以上数理化生和科技创新竞赛中共夺得18个一等奖,45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此外,该校学生近年来在全国田径和击剑比赛中喜获6枚金牌,在省级田径和击剑比赛中共夺得30枚金牌、20枚银牌、26枚铜牌!

    更令人惊诧的是,福安一中取得如此辉煌业绩,并没有任何生源优势,而是与福安市(注:福安市是一个人口仅65万人的县级市)其他3所高中一起“共享”本市生源。

    对此,不少前来福安一中学习课改经验的省内外高中校长们纷纷问道:作为一所山区“县中”,福安一中何以敢于在福建乃至全国高中学校中率先推行课改?为何要选择实施“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这一课改模式?着眼素质教育而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这个奇迹是怎么诞生的?福安一中校长、党总支书记苏锦绣为我们解读了这些疑问。

    长期以来,高中与高考似乎画上了“等号”,而素质教育在高中并不“吃香”,也不被人“看好”,人们普遍认为抓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会影响高考升学率。然而,位于福建闽东山区的福安一中,用实际行动和成果驳斥了此“定论”!作为一所没有任何“掐尖”优势的“县中”,该校在八闽大地率先全方位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了“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在学生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明显减少、没有社会补课的情况下,实现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高考升学“全线告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现今,“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是福建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一中被宁德市教育部门确定为“宁德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今年9月又被评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可以说,福安一中课改的成功,不仅是对应试教育的一个有力摒弃,更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着眼素质教育的高中课改样本。

    为何要在福建乃至全国率先实施高中课改?

    问:当前,社会对一所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升学率”,不少高中不得不为了分数一味地大搞“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教师辛苦、学生疲惫,效果一般却又如同鸡肋。同时,一些“超级学校”面向全省、全市“掐尖”,甚至对优质师资也进行“争夺”,打击了“县中”办学积极性。面对这些现实,“县中”办学压力较大吧?

    苏锦绣:应该说,“县中”办学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一些所谓的“超级中学”则凭借其强大的师资、财力和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而教学质量优秀,而“县中”则只能靠延长学习时间、牺牲休息时间、学生闭门苦读来提高升学率。一“减”一“加”,“县中”与“超级学校”在办学质量上的差距与日俱增。

    问:改革如高空走钢丝,需要胆识与智慧,弄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福安一中是基于什么考虑开展教学改革的?

    苏锦绣:主要考虑有四点:传统课堂的弊端、中考改革的弊端、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及学校自身的弱势。在传统高中课堂里,教师往往主宰着课堂,高唱“独角戏”。教师照教参或自己的主观预设来安排教学活动,而不从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出发,教学缺少针对性。这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后作业负担很重,导致学生成了作业的机器和奴隶。这种“低效课堂”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能力培养,而且剥夺了学生课外活动和阅读的时间,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它违背了教育的本义,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它就像把老虎关进了笼子,使老虎逐步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

    问:以前,某些“县中”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向应试教育“俯首称臣”,忽视或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福安一中在课改前的现实情况如何?

    苏锦绣:福安市有4所达标高中,生源实行“共享”,即均在同一批招生,且不能互相兼报。近年来,部分优质生源还流往福州、厦门等地。与其他“县中”相比,福安一中属于生源相对薄弱校。我校凭借严谨科学管理和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很难有大的跨越,与发达地市的学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决定推行一个“放虎归山”的教育改革,把学生从传统课堂和浩瀚题海的“笼子”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回归本性。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只有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推行“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思想、有特长的全面发展人才,进而才能在“县中”办学史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课改的目标和理论依据是什么?

    问:目标与愿景是课改的“方向盘”、“导航仪”,请问福安一中课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苏锦绣:我校推行的是“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其主要目标有五点,具体来说是五个“构建”:第一,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在主动参与中乐学乐思。第二,构建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方向,全面培养思维、交流、表达、独立、组织等能力。第三,构建适应高考的课堂,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活力课堂。第四,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以训练过程为主线,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第五,构建适应规范办学的课堂,在课内解决问题,向课堂要质量,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效沟通、衔接和互补。

    问:能否说说提出“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的依据?

    苏锦绣:我校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四点: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则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三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是学习金字塔。只有学生处在主动状态的学习方式才是高效的学习方式。

    怎样构建出合适的课改教学模式?

    问: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直接掌控着课改的“命脉”。福安一中是如何构建出“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教学模式的?

    苏锦绣:我们在构建课改教学模式时主要考虑了四点:一是紧扣既定课改目标;二是切合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教育理论;三是借鉴吸收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得失;四是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经反复研究,我们确定了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导学研讨、训练拓展”,包括:课前先学先行—课堂问题反馈—课上互动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五大基本环节,亦称“五环”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导下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即以问题为任务、以评价为手段,驱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教学。

    问:各环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苏锦绣:先学先行环节的功能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等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等待老师的不良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先学具有多种含义,如先读、先议、先思、先练、先考、先写(作文)、先讲、先说(口语)、先听(听力),也包括先做(实验、实践)、先研(研究性学习)等先动手,就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进行超前学习和实践。

    问题反馈环节的功能是充分暴露问题,确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三不讲”,这是实现高效率课堂的必备条件;改变教师不顾学情、凭主观预设和经验讲授的习惯。问题反馈包括检测反馈、检查反馈、汇报反馈、批改反馈和演示反馈等形式。

    互动研讨环节是课内的核心环节,是最能显示教师的个性、展示教师课堂智慧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效益课堂的必要环节,其功能是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归纳拓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习中暴露和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自信心等,改变学生只听不说、只接收不思考的被动依赖习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研讨环节包括合作学习、点拨讲解等步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