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捆绑示众”更可怕的是集体漠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树伟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一名8岁的一年级学生,两次被教师“捆绑示众”体罚,一次长达6小时,另一次则是在操场上当着众师生的面。据报道,武进区教育局已作出处理决定,指定心理保健教师对当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当事的代课教师本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并作出解聘处理;要求负有领导责任的南塘桥小学校长就此事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在我们印象中,当地的教育应该是先进的,然而竟会出现“捆绑示众”这种荒唐的体罚现象,令人惊诧。尤其让人惊诧的是,这种荒唐的体罚并不是发生在某个不为人知的隐蔽角落,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甚至是在操场上,当着广大师生的面。

    且不说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所要担负的管理责任,更不要用教育惩戒为谁辩护,“捆绑示众”已经超越教育惩戒的范畴了,涉嫌“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尽管当地教育部门说当事教师是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但在孩子那里没有编制的概念,老师就是老师。

    因而,解聘当事教师并不意味着事情可以结束。绳子捆在孩子身上,伤在孩子心里。从报道中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对上学的畏惧,我们希望心理辅导能够帮他驱散内心的阴霾,重新把上学当作快乐的事情。

    然而,事实或许并不是这么乐观。当“捆绑示众”发生时,那些目睹“悲剧”发生的教师都选择了做一个沉默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非但当时没有人去阻止,据校方说,“事后没有师生反映此事,因此学校管理层并不清楚”。尽管,我们不想过于苛求那些辛苦的教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漠视让人心痛。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细节,就是当记者问孩子真相时,很多孩子选择了维护“师道尊严”,听从教师的叮嘱,“老师不让说”。当孩子把信任交给教师,教师交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懦弱,是自私,还是冷漠的旁观?在这种教育生态中,除了知识之类,我们还能期望他们给孩子信念、勇气、骨气吗?我们还能期望学校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学生吗?

    因而,处理当事教师是必要的,对被示众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是必须的,校方的道歉和反思则更应是发自内心的。在此之后,更重要的是重建一个有温度的校园。据说,今年5月底,该校还曾举行师德建设活动,显然,活动并没有真正触及教师灵魂。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或者一条条规定,我们也无法用密得像网一样的条款把教师包围起来。相反,师德是教师内心的律令,是具体可感的行动。捆绑在学生身上的绳子是有形的,是好预防的,更难的是驱除教育者内心的冷漠,是师德“缺氧”。

    “捆绑示众”在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下,被伤害的还有教师乃至教育的形象和人们对教师的信任感。在新闻的网络评论中,数万的回复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责骂与愤怒。尽管,重建他们对教育的信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但这是我们为师的责任,不得不竭尽全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师应该以此为戒,把师德的建设和教师的精神成才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