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哈佛训言能否将错就错
■向蓓莉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以此类励志警句为代表的“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2008年初便广泛流传于中国网络。同年6月,同名书籍出版并持续热销,一时好不热闹。不幸的是,这些“训言”2010年就被媒体证实是弥天大谎。
然而,几年来,这些所谓的“训言”经网络热传、学术论文转引,其影响却并没有销声匿迹。据报道,哈佛大学图书馆甚至不得不专门在其“咨询图书馆员”栏目回应此事,称“这是一个尤其流传于中国互联网的谣言”。哈佛大学图书馆员罗伯特·丹顿教授特意声明,“哈佛大学73个图书馆的墙上,根本没有类似格言”。
近日,对“假哈佛训言”的批判又引爆网络,说什么的人都有。有评论者把矛盾的焦点引向中国教育,认为假哈佛校训折射出教育价值观的扭曲,更多评论者认为,假哈佛校训源于我国民间盛行的“励志文化”。
目前,对该事件的讨论还远未结束。比如哈佛假校训被拆穿后,有人表示——能激励人就行了,管它是不是哈佛校训。
看来,“只要目的正当,便可不择手段”的伦理观仍颇有市场。这个观点支持:在该事件中,只要目的(乃至效用)看似正当——譬如“激励人”,那么即便用无中生有的谎言——例如编造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所谓“训言”——也是恰当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某些家长在为孩子好的目的下对孩子实施控制等。
对高尚目的及其卑劣手段的控诉之精辟,莫过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政治家罗兰夫人被行刑前留下的那句话:“自由,天下古今多少罪恶,藉汝之名以行!”诗人北岛则诗意与象征地名之为“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在公开地掠夺”。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哲学与伦理学探讨的重要主题。目的是行为之先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并为行为所追求的目标,手段是人为达成目的而使用的工具、方式、方法和实现目的的过程。
许多哲学家都吁求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性。印度圣雄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哲学基础是:目的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正确性,而手段的纯洁却是实现良好目的的基本条件。美国哲学家杜威亦坚持目的依赖于手段。他在《自由与文化》中论述:真正实现的目的,其实是由手段穷年累月造就的结果。只有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慢慢地、日复一日地采用和传播那种与人们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同的方法,才能做到为民主服务。美国哲学家阿德勒更是一语道破:“你不能使用坏的手段来达成好的目的,就如同你不能用坏材料来盖好房子一样。”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作者,以欺愚公众的手段博一己之利。这些训言或许具有“激励人”的潜能,但在被发现为无中生有的谎言时,其价值瞬间灰飞烟灭。
哈佛大学的校训本身,或许是对其图书馆被杜撰训言事件的最好回应,那个拉丁文“VERITAS”的涵义是——“真理、真相”。(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本文摘编自作者实名博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