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身为一名高中校长,“带着镣铐跳舞”近二十载,每每念及学生的前途、老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自己难免诚惶诚恐,唯恐有辱使命。由此,一直以来我让自己坚持努力、坚持思考、坚持改进,偶有所得,便“随笔”写下。现择其一二,冒贻笑大方之虞,与大家交流,权当抛砖引玉,还望批评指正。
■秦海地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价值理念、一种精神象征,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品牌。于企业而言,它代表着质量和信誉,是一种极其难得的无形资产;于学校而言,它象征着教育的品质和形象,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办学特色和社会认同。一个企业,没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没有自己的企业品牌,就不可能成长为优秀的企业;一所学校,没有学校核心的办学理念,没有自己的教育品牌,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优秀的学校。
办学品牌是学校办学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没有自己的办学品牌,就不会立足自己的办学实际,就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没有学校鲜活的生命力,也就没有学校的长足发展。纵观众多优秀学校的发展和成功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学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积极打造出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品牌。薄弱学校的发展更需要打响自己的办学品牌。
正是鉴于此,我初任衡水市第十三中学(原衡水市铁路中学)和衡水市第二中学两所学校的校长时,就时刻提醒自己,要使学校由弱变强、后来居上,就要让学校走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品牌,让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永动力、扩张力,让品牌成为学校发展鲜活的生命力。
品牌,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要让学校品牌助推学校发展,就要认清学校客观现实,找准学校品牌定位,树立学校发展愿景,进而将学校品牌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衡水二中建于1996年,成立之初,仅是一所普通高中,而当时衡水市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已经强手如林。二中俨然是一只“丑小鸭”,在各一中的光环下,艰难起步。虽然学校在2003年被评上了省级示范性高中,但学校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04年,我初到衡水二中,摆在面前的是异常严峻的办学现实:面对各个高中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学校与其他省级示范性高中差距很大,长期居于全市13所示范性高中的末流水平,衡水市区的家长和学生都把选择二中视为无奈之举,宁可奔波辗转上百里路到各县中去上学也不愿意来近在咫尺的二中。家长看不上、学生不愿来、老师留不住、教学质量低,成为学校不得不面对的办学现实。当时,很多教师对学校发展缺乏自信,在工作中很是涣散和懈怠。这种状态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也威胁着学校的生存。
面对严峻的生源实际,以“养性格促成长、强品质助学习、抓规范提成绩”为培养架构,以“同样的起点比终点,同样的终点比起点”为评价机制,我们开始努力打造“低进优出”的教育品牌。“低进优出”教育品牌就是要通过我们3年的思想引导、教育塑造,让这些站在高中起点并不出色的学生,在学业知识、综合素质上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发展”,从而赢在高中的终点。这就如同其他知名高中的学生站在距离终点50米的起点上,而我们二中的学生站在距离终点100米的起点上,虽然大家同时起跑,但我们要让二中学生能够与其他人同时甚至领先于他们到达终点。同样的起点比终点,同样的终点比起点,“低进优出”教育品牌的魅力,正是体现在使学生通过3年的高中学习取得较其他学校学生更大幅度的提升和进步上,体现在帮助更多的学生争取到升入高等学府进而获得更好发展的机会上。
学校二次创业之初,二中学生与走入其他高中名校的中考“宠儿”相比,中考成绩差距较大。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自信心、学习自主意识等多个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这样的孩子同样是家长心目中的“心肝宝贝”,同样承载着家中父辈祖辈们的期望。“只要孩子梦想的小芽还在,我们就要尽情地呵护它茁壮成长。”让学生成人成才,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共同期待,更是社会对学校的明确要求,这就“迫使”我们二中人必须立足生源实际,要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
“低进优出”教育品牌的提出和实践是衡水二中立足校情基础上的突围之举,是二中人身陷生存困境后的绝地反击。衡水是传统的高中教育强市,老牌名校林立的严峻形势没有给二中的成长留下多少空间和时间,而二中老师在长期落后的环境中已经安于以“先天不足”来为继续落后下去找理由,整体学校文化中普遍缺乏自信元素,不敢有向一流学校进军的想法,更谈不上实际的行动。因此,“低进优出”教育品牌的提出是学校首先对自身展开的一场精神拯救,让老师看到了前途的光明和道路的可行,老师们有了奔头,学校也就有了冲出低谷、向名校进军的强劲内驱力。
品牌,学校发展的永动力
社会越发展、越成熟,品牌的效应就越明显。我们知道,校园建筑、教学设施等学校“硬件”的复制并非难事,而由独到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办学特色等“软件”积淀而成的办学品牌,才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和永恒动力。
品牌指引方向,方向决定出路。对于像二中这样的薄弱学校而言,要想实现“低进优出”的目标并非易事。与打造“低进优出”品牌相适应,一系列适合学校自身本土特点的教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尊重生命规律、张扬生命个性、激发生命潜能、成就生命价值的“原生态教育”理念,“激励+养成”的双优育人模式,勇于超越、唯先必争的“超越永无止境”校训精神,“以人为本、制度治校”的基本管理理念,“双级部、扁平化”的学生管理新模式等等共同组合而成了强大的引擎,催生出了学校崛起的发展加速度。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学习成绩的优秀绝非学生综合素质优异的全部。所以,我们尤其注意到,“低进优出”中的“优出”不能仅仅呈现在学生高考成绩大幅度的提高上,更要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大限度的提升上。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情感的陶冶、心性的锻造,通过“赏识激励”、“情感渗透”、“分层教学”等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通过文化熏陶和活动激励陶冶学生的性情。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联欢会、书画展览、演讲比赛、歌手擂台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组织体育竞赛和丰富多彩的体育趣味活动,进行宿舍文化评比、学星评选、学生会干部竞选等评比活动,学生的各种才艺特长均可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成长的历练。学校实行“激励+养成”的双优育人模式,坚持灵活多样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十八岁成人礼、感恩节等大型感恩励志活动,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中国梦·家乡情”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新生军训、行为规范月、跑操活动等,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雷锋日、社区爱心服务等,着力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传统文化进课堂、元宵节猜灯谜、中秋节做月饼等活动,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中汲取营养……
长期而深入的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性情。在高考体育专业测试中,二中学生曾获得当年全省仅有的满分;在高考美术特长生专业测试中,二中学生专业成绩曾在全国数万名考生中位列第17名;二中毕业生曾在入读北京大学后获得新生奖学金一等奖50000元,在当年河北省仅有的3名获奖学生中位列第一;二中师生元旦联欢会在省电视台播出后,出色的才艺展示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被称为“具有专业水平的表演”;二中学生在省市各种艺术、体育等比赛中更是大奖不断……经历了二中3年的磨砺与成长,二中毕业生懂得了自信、自立、自强,生命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在收获学业成功的同时实现了精神、性格的华美转身,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许昌第二高级中学政教处主任陶磊老师在深入参观之后说:“在到衡水二中之前,我认为该校的‘优出’只是指学生在高考成绩上的突出,但这次衡水之行,让我看到了‘优出’不仅仅是成绩上的优异,还表现在学生心理、品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品牌,学校发展的扩张力
中国策划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教授曾说:“农业时代竞争土地,工业时代竞争机器,到了信息时代就要竞争品牌。”教育品牌是学校形成的一种无形的但却能产生倾向性、导向性作用的力量,它是学校逐渐积淀成的一笔可以传播的宝贵财富。学校一旦从品牌塑造开始崛起,就能够通过品牌影响学校的教育内涵和核心发展力,扩张学校影响力,进而反哺学校软性竞争力。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盘活办学资源。它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可以促进学校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中不断优化,为学校创造更多的发展契机。
目前,随着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我校生源质量较以往有了一定改观,但在整体生源质量水平上仍然无法和省内各地区的传统强校及各市级一中相提并论,尤其在优质生源所占比例方面,更是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距。因此,在生源条件略有改观的今天,针对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旧致力于“低进优出”办学品牌的打造和完善,按照“同样的起点比终点,同样的终点比起点”的评价标准,努力在学生高中3年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幅度上追求极大化、极优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