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让课改理念“落地生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石家庄市教学能手王宁积极投身二十三中课改实践中 省骨干教师宋红欣在二十三中课改探索中率先垂范

    直至今天,“课改”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个敏感话题的症结在哪里?在进行了10年“课改”的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这场改革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课堂改革不仅从一开始就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人们普遍的担忧是这对孩子中高考能有多大帮助?老师们的思想和认识也在‘改与不改’、‘如何改’之间困惑和徘徊。”二十三中校长张永宁说。

    这是一场艰难的教育改革。

    但是在二十三中推行了10年“课改”后,所有的担忧和质疑,随着“高效课堂”的成效,开始变得澄明,人们看到二十三中课堂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应试教育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化,“填鸭式”的课堂,在“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中变得活跃和富有生机。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革命”

    课改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二十三中一直以来走在课改的前列,早在河北省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该校就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大胆尝试,开始了新课程的探索和尝试。

    为了让高中教师尽快了解、适应新课程改革,进而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2005年,该校专门到北京为每位老师购买了《高中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成为学校教科研的一项主要工作,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到逐步渗透,教师的教学理论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06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又提出了“德智合一,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正面教育为方向,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以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为特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学生体验和主体实践,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德育框架。

    在校本课程探索方面,从2006年起二十三中就开始了大胆的尝试。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先后开设了时政论坛课、校园文化课、国防教育课、人文与自然课、影视欣赏课、音美欣赏课、文学创作课和主题社团活动等校本课程。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涵,使教育变得鲜活,有生机、有载体、有抓手,从而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并且为2009年走进新课程积累了经验,做好了准备。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二十三中从2004年开始,经历了从提倡无模式化到构建统一课堂模式的认识发展过程。在课堂改革之初,基于教师的观念陈旧,学校在研究国内外流行的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包括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杜威的“问题教学法”、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国内外的20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供教师自主选用,鼓励百花齐放,个性化发展,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并通过“双自主”科研课题、每年召开的科研年会、课例研讨、校本培训等引领课堂改革,锤炼教师,提升教师境界,更新观念。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课堂模式作为抓手,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由度过大,尽管一部分积极参与课改的老师迅速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但从学校整体发展而言,个性化的教学难以推广,不能形成合力,从而影响了学校课改的整体进程,也冲淡了课改的效果。2008年,在学校科研处的推动下,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学科内尝试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探索具有“学科范儿”的通用常态高效课堂,在学校内掀起了探索课堂改革的新高潮。2013年3月,二十三中召开了第六届教科研年会。张永宁校长总结了宋红欣、甘金梅、李香菊等老师在“小组合作”课堂改革实践中的成功做法,明确提出了学校新一轮课堂改革的重点是“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全校统一认识、统一方向,上下联动,全方位推进,促使教师进一步更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使课改活动成为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课改让课堂焕发“真”精彩

    二十三中的“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自主性、立体式、快反馈。其核心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师生合作的氛围,极大限度地追求学生成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师生的角色转变,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智力潜能和创造欲望,丰富了课堂,培育了情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精彩。

    学校“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包括三个模块:“四人互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四人互动”主题班会、“小组评价”班级管理。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理念一致,形式统一。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学科联动,易于操作;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管理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小组评价”班级管理是基础,是“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小组评价”班级管理包括班级“四人小组”组建、管理与评价三部分,“四人小组”的组建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性别、性格等因素综合考量,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划分;二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建。“四人小组”管理实现小组长总负责,组内成员分工负责,班级对小组实现动态管理,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实现定期民主调整。“四人小组”的评价实行捆绑制,倡导“我优组优,组优班优”的思想,同时对小组的评价考核注重坚持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全面性评价原则,实行班内量化打分,还通过小组日点评,周点评制度和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评比等机制,促进“小组评价”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小组合作意识。

    “四人互动”六环节高效课堂是核心。所谓“六环节”,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步骤,包括创设问题、自主探究、互动辨析、展示评价、反思梳理、巩固练习。该校倡导的“四人互动”六环节教学模式重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习、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该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突出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四人互动’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难点在于课堂问题链的设置。教师通过创设梯度和价值度合理的问题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该校张永宁校长向笔者做了详细深入的介绍。

    “四人互动”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修正、自我提升。“四人互动”主题班会包括拟题班会、展示班会、延展班会。拟题班会包括四个环节即引题、拟题、辩题、定题。让学生全程参与主题的选择、拟定、商讨与最终的决策,这种互动式主题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拟题式班会改变了教育中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它重在发挥学生在主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去伪存真,达到主题班会的精神引领效果。拟题班会最终选定主题后,展示班会顺理成章被搬上前台,该校的展示班会并未按照传统惯例由教师主导,而是由学生主持,包括主持人引题、组内合作、组间展示、班主任总结四部分。展示班会重在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自我修正。延展班会是在对拟题班会、展示班会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觉践行,促进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通过对“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的勇于探索和大胆实践,学校各学科的成绩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二十三中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在2009年10月被河北省教育部门正式确定为“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成为全省、全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给课改一个“持久”的发展动力

    自二十三中实施“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以来,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挖掘,课堂上没有了不学习的学生,特情生大量减少,学生的记、写、演讲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课改是一场持久战,让它永远焕发创新活力就必须给它一个持久的发展动力。于是,学校从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等细微工作入手,为课改保驾护航。

    学校已经形成比较完整而系统的校园文化,为推进“四人互动”学生成长模式创造了浓厚的文化环境和制度保障。二十三中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渐凝练出了学校的核心精神文化。学校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坚持“德智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用心动脑,卓尔不群”的校训,逐渐形成了“温和中坚持,宁静中创新”的办学风格和“坚持理想、崇尚荣誉、追求真理、点燃希望”的学校精神。学校在4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也逐渐形成了“淳朴耐劳,务实无华,团结和谐,温情至善”的师风传统和“明理、懂事、勤勉、向上”的学风等,浓厚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德智合一,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德育坚持以正面教育为方向,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的主题化、系列化、序列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于2007年独创了主题班会的“五环节六要素”,指导教师改变说教式教育和管卡压式的管理为通过主题班会引领学生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主题教育的指导与实践,为“四人互动”主题班会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