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背影,成长的阴影?
■本报记者 余闯 易鑫
一次父亲与孩子的单独旅行,一种曾经被传统社会忽视的父子间的特殊情感,一份理应担起的父亲责任……近日,某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让无数观众“泪奔”地收官,让父亲育儿的重要性俨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然而,在“父亲回归家庭教育”被公众火热呼吁的同时,却遭遇了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普遍现实,及我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定式。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现状,又该如何为父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呢?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父亲教育缺失
在民众和孩子眼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否尽责,在亲子关系中现状如何?
去年10月,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舆情调查中心,对2180名重庆市民进行了一项有关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市民感觉当前社会父亲教育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57%的人觉得比较普遍。
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偶然,从许多专家观点和调研结果来看,在家庭中子女保育和教育方面,父亲参与程度都非常有限。以开家长会为例,“来的七八成都是妈妈,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一位小学班主任说。而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亲的缺席更为严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五位。
2009年4月,新浪网曾经就亲子关系问题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网友觉得“不好说”;在回答“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的网友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11.4%选择其他,仅有13%表示是父亲。
“尴尬的排名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折射出父亲远离孩子情感中心的实际。当孩子需要一个人的陪伴,而父亲的形象不是让他心生暖意的感觉,他自然会选择别的对象加以替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我们中心进行过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高中生遇到烦恼更愿意跟网友倾诉,而不是爸爸。他们有心里话,最愿意跟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妈妈、兄弟姐妹说,网友排在第五位,爸爸甚至排在网友后面。而其他国家的数据显示,爸爸排在网友前面。可见,中国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更靠后一些。孩子有心事时想不起爸爸,这可能和爸爸一直以来较少参与家庭教育有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
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亲教育缺失有关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位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很多研究和事实都表明,缺乏父爱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孙宏艳介绍说,美国的两位学者曾经合作主持了“全国青年纵向研究”,该研究对6403名14岁至23岁的男孩进行连续追踪,直至他们30岁。研究发现,与单亲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类似的结论出现在更多的研究当中。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亲教育的缺失有关。而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数据则显示,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
德国和日本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对两国共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调查也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严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童高一倍。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成瘾性的人格特点,首要责任在父亲。对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进行统计发现,排名首位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
根据国家贫困儿童研究中心的报告,没有父亲教育的男生,比有父亲教育的男生逃学的可能性增加一倍,犯罪的可能性大两倍,长大后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增加3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也高出3倍。
那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哪些特点决定了其缺位可能带来的影响呢?
孙宏艳认为,第一,父亲更善于把孩子引向外部世界。同样是做游戏,母亲喜欢进行一些安静的、柔和的游戏,而父亲则更多地带孩子进行一些运动性、冒险性、探索性的游戏。有研究表明,经常和父亲一起游戏的幼儿,好奇心和自主性更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也更强。第二,父亲能帮助孩子了解性别角色。如果男孩在向父亲学习方面受到阻碍,男孩常常会表现出更多女性化的趋向。同样,女孩也会从父亲身上了解很多男性的特征及品质,在与父亲的相处中使自己性格更开朗,更具有探索、独立等精神品质。第三,父亲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情感。如果父亲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是积极的,那么孩子对陌生人的态度就比较友好。孩子的父母如果能经常分担育儿的责任,那么孩子便习惯于父亲或母亲的离开。第四,父亲影响孩子的认知和思维。研究显示,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的两年后,其认知能力与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存在差异。这说明,父亲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还影响孩子的智力。
“一般来说,父爱对孩子的智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显著影响,而母爱则以情感支持和养育为中心。”孙宏艳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从家庭角色分担上,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权威与可信赖。没有了父亲的参与,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许多青少年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为“忙”而缺位家庭教育?
“爸爸平时为什么没时间陪你?”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小学生刘伟的回答让记者印象深刻。刘伟告诉记者,他家经营着一家蔬菜水果店,主要靠他的父亲一人打理,“爸爸太忙了”。
什么原因造成父亲缺位家庭教育?
在去年10月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舆情调查中心做的调查中,61%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父亲“加班应酬多,无暇顾及孩子”;44%的人将原因归咎为“回家晚或少,没时间参与互动”;39%的人觉得是“观念有问题,认为教育只是母亲的事”;37%的人直指当前不少父亲“缺乏责任感,不愿承担义务”。
对此调查结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班华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观念造成的。“在以前的大部分家庭中,父亲的养家责任更大,工作上的责任更大,因而对家庭的关注减少,很容易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转交给母亲承担。”
孙宏艳认为,“父亲缺位”是由于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惯性使然。中国一向倡导慈母严父,母亲总是慈祥的、温暖的、唠叨的,父亲总是严肃的、一丝不苟的、不善言谈的,很多父亲也习惯了用内敛、深沉、不苟言笑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父亲不会喜形于色,不会儿女情长……因此,父亲大多与孩子沟通少,参与家庭教育少。
也有学者将父亲教育缺失归因于生物学因素,认为女性天生就具有育儿本能,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男性因为素质和能力缺失,缺乏教养孩子所需要的诸多技能,如女性对婴儿的信号更敏感,而男性则不然。
“素质缺失、能力缺失和时间缺失背后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父亲教育观念缺失,父亲对自身身份和角色认同程度不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文道认为,父亲因为生活、工作压力而没有时间承担子女教养责任的理由,在当今社会已经过时。如今,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和男性等同的工作之中,但许多职业母亲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减少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时间不足不是导致父亲教育缺失的关键因素。亲子关系中,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此外,有专家认为,婚姻不稳定或夫妻间情感产生矛盾,都会促使母亲过度将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造成母子间过度依赖,父子间疏离,这也逼迫着父亲因“不被需要”而离家庭渐远,成为一个“影子式爸爸”。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陈建翔就曾表示:“容易焦虑、容易多动的妈妈们不断加大家庭教育的‘力度’,造成母性教育过多、多强,父性教育过少、过弱。”
父亲如何回归家庭教育
哪种类型父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在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舆情调查中心做的调查中,51%的受访市民认为,哥们型父亲可以与孩子互帮互助,并尊重孩子个性,更有利于孩子成长;26%的人更推崇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的细腻型父亲;还有19%的人热捧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严厉型父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