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惠世育英才 内涵建设结硕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有着80年办学历史的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节节攀升:2004年由中专学校升格为专科院校;2008年在国家教育部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优秀”;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从该校2013年在办学能力和水平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可见一斑: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9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3个优秀奖,参加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2个二等奖;护理、生物制药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6个专业被评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护理、生物制药技术2个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新技术新进展”项目被列为“2013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项目”;主编的《儿童护理》、《护理礼仪》、《医学机能实验教程》、《正常人体结构》、《临床生理基础》等5部教材获“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立项;培养出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熊志强说,三年来,学校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创建福建省“省级文明学校”为抓手,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研优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精诚惠世”的校训,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型高级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水平。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紧密深入”

    三年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已逐渐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成立了由福建省卫生部门、泉州市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组成的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理事会,推进由主管部门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为了用好、用足企事业单位的优质资源,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据吕国荣校长介绍,学校在校内建立了企事业专家工作站,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师工作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的快速提升。目前,已在校内建立分子生物学专家工作站、药品和食品质量检测专家工作站等7个专家工作站,遴选、聘请许瑞安、许建华等20位专家到站工作。现已带动学校教师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申报20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专业建设,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核心课程开发共22门。同时,学校临床医学系、护理系等系分别与附属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附属晋江市医院、附属安溪县医院、附属惠安县医院、附属南安市医院、太平洋集团、东南医药集团、泉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共建13个教师工作室,密切校院(企)的工作联系,落实学校对教学班的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对于师资培养与引进,学校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先后建立完善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办学协议》等一系列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截至2013年10月,共完成四批双师素质认定工作,共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188人通过双师认定,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90%以上。

    此外,学校还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探索校院(企)利益共享机制、保障院(企)合作的可持续性。2013年完成了泉州市母婴保健实训中心装修工程、泉州市现代护理实训中心3-5模拟病区改建装修、美国心脏协会AHA基地(急救中心)建设;“校中厂”GMP车间、生物发酵车间进入设备调试验收阶段;积极推进生物制药设备保养与维护中心建设,与福建省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初步达成设备总值168.3万元捐赠意向;初步完成了静脉配置中心、生物制药技术软件开发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和申报立项工作。另外,学校原有的SPF级动物实验室扩建改造的项目,被泉州市科技部门列为2013年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获得资助经费20万元。

    扎实推行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因系而异”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依托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扎实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做到“因系而异”。

    该校药学系负责人介绍,药学系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借鉴“1+1+1”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该系在药学专业与东南医药进行“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遴选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与流通企业,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便是校企合作推行“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2013年7月,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由校外实训基地升格为校外教学基地,校企双方签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太平洋制药班”的“双主体”合作办学协议,实现2012级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班进驻企业,实施“校企深度结合,全程职业模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教学基地成立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教学管理机构、建立教师工作室、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训基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该校护理系负责人介绍,护理系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探索形成了“军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合作开设校院教学班,实现校院在临床教学、见习、顶岗实习、就业上的全方位合作,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护理系还探索并建立与台湾美和科技大学、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校校合作办学,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该校临床医学系负责人介绍,临床医学专业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加强和完善“工学结合、校院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2013年9月起,学校每学年分别定向为三明、南平地区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50~60名,充实到闽西、闽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分步实施“工学结合、校院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医院双主体、双环境育人: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基本素质能力模块、职业岗位基础能力模块的教学;第二学年进入三明、南平地区二级甲等以上教学基地医院,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及部分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的教学;第三学年分别在市级、县级医院进行临床顶岗实习。

    事实上,该校各系紧扣医药卫生行业需求,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课程体系改革,强调“专业技能不过关不进医院,专业技能不合格不出校门”,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健全和完善各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形成长效机制,根据生物制药技术、护理专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医药卫生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改革现有课程体系,积极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建成21门工学结合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16部实训教材、13部福建省医药护理职教集团规划教材、12部适合农村基层医生培养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共享资源包各1个。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双师师资“能说会做”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为核心,实施“内培外引”专业带头人的“名师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的“引智工程”,打造出一支适应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行业技术推广需求、专兼结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能说会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三年建设期间,学校培养和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20名;专任教师达到276人,聘请(聘用)一批一线的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使长期合作的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00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护理系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境内外培训、交流与学习,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立项等工作,组织技能竞赛和国家师资培训班等,目前已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20名双师素质专业教师、35名兼职教师,专兼结合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在教学、科研能力、服务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药学系通过滚动开展培训、引进、轮训等形式,使所有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全部为双师素质教师。二年来,学校分别派送生物制药技术、医药营销、药学三个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5人赴台考察学习、研修;组织三批12人次专业骨干教师到厦门星鲨药业集团、龙岩天泉制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制药有限公司调研考察;派出15人次专业骨干教师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国家高职院校药品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每学年全体专任教师参加至少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