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应对“未来”的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应对未来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基于“脑”的教育能力、基于“网”的教育能力、基于“心”的教育能力。这样的教师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否则会出现“本领危机”。

    ■刘永和

    未来教育是一个既遥远又实实在在的话题,未来教育应该是基于民族的世界教育,是基于传统的现代化教育,是基于社会的个性化教育,是基于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因而,应对未来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基于“脑”的教育能力、基于“网”的教育能力、基于“心”的教育能力。这样的教师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否则,当我们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时候,教师会束手无策,出现“本领危机”。

    当下,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培训备受关注,教师教育四面开花,教育进修各式各样,但是,内容与手段不相匹配,目标与效果差距较大,“培训”很多而“培养”不足。我们应该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校本培训和岗位成长结合起来,形成教育行政和基层学校的教育合力,扎扎实实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课堂做起。而这一切,必须从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校本培训做起。

    行政领导下的校本培训

    教育行政的直接领导和深度参与,是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点。方针制定、目标明确、经费划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教师招聘、常规管理、教育评价等,都由各级教育行政负责。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队伍的培养面广量大,层次众多,需求各异,仅有教育行政的努力远远不够,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单位,在借助外力的条件下,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团队合作学习与研修,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更直接、更个性、更有效。

    行政领导下的校本培训,教育行政及其直属教研部门可以侧重理论的通识培训。而借助外力的校本培训则应该注重教学实践,注重课堂改革。

    校本培训中的课程管理

    校本培训的理念在教育界形成共识有10余年时间,可以说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校本培训实践却举步维艰,效果甚微。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无序”造成“无效”,培训“需求”缺乏充分论证,目标缺乏问题的针对性,内容往往陈旧、滞后,计划常常受到应试的挤压,管理松散、无力,评价若有若无、苍白无力。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地方积极谋划教师培训校本化课程建设,把脑科学、心理学、信息学等现代科学和技术融入课程,希望通过课程建设与管理,增强教师校本培训的计划性、严密性和实效性。

    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应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分科指导。教学内容不一样,所遇问题也就不同,培训需求也就各异。二是分层推进。把教师分为入职教师、适职教师、优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编写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确定“升职”与否。三是分步实施。校本培训的课程管理应该分步实施,从需求论证、课程编写、选点实验、面上推广,最后到逐步完善。

    课程管理中的“卷入式”研修

    调动一线教师主体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师的“卷入式”研修。“卷入式”研修有以下四个关键。一是做中学习。教学和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境中学习。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借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让教师身在课堂,为了课堂,心系课堂,经营课堂,从而站稳课堂。三是行动学习。在行动中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四是问题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专家学者提倡的一种有效学习的方式。

    “卷入式”研修基础上的“岗位成长”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决定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行政领导也好,校本培训也好,“卷入式”研修也好,这些都是教师培训、教师成长的外因,而决定因素是教师的“内因”。因而,在做好了校本培训的全部工作之后,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教师的自主发展。以脑科学运用为核心的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学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上教与学,以心理健康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管理,都需要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些革故鼎新的教育实践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因而需要教师有岗位成长、自我成长的意识和气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方式是进行“自助式职场培训”,也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自主培训、自助研修。“自助式职场培训”要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这三个结合一定需要在职场才能得以进行,在“卷入式”研修中得以实现。(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