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病” 找准病灶用准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景发曾被公派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机制。他指出,国内不少人认为美国高校对学生干预很少,几乎没有人在做学生管理工作。“这是一种错误的印象,但也反映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高明之处。他们采取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景发解释说,在美国的大学,学生如果没有遇到特别需要帮助的问题,很少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但只要他们需要帮助,学生工作部门就会提供无微不至的辅导。反观国内高校,辅导老师主动去做学生工作,学生却未必配合。而美国的大学是“坐等学生上门”,“这种工作方式的基础是学生对学校的信任,以及成熟的学生工作机制。”

    据金帷介绍,美国高校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主要策略是: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更积极的学习投入;对大二学生的咨询服务主要关注其当前和未来的自我认知(帮助其完成专业和职业探索);促进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型社团,并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咨询服务。

    “‘大二病’出现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学习动力下降,而根源在于高校缺少严格的淘汰机制。”胡乐乐表示,学生只要熬够4年,除非极少数情况,基本不存在被淘汰的可能,差不多都能毕业。他认为,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较小,学习动力不足。

    “不只是大二,学生在本科4年的不同阶段都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教授认为,大学本科教育要给学生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深入指导,导师制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

    据了解,作为国家试点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实行两阶段的导师制。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导师,生活导师的任务是帮助大一新生全面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要求。“导师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一位导师在一个年级通常带两三个学生,为了保证辅导效果,每位导师指导学生的总数也有限制。”石中英介绍。

    到了大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专业导师,专业导师既可以是大一选择的生活导师,也可以重新选择,以保障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得到高水平的指导。如此一来,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学生都可以得到导师一对一的指导。

    针对有人提出的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能面临的困难,石中英表示,导师制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几十所高水平大学已得到推广,可行性和教育效果均得到实践证明。针对有的高校教师认为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已经非常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指导工作,石中英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不应找借口推脱这一基本责任。”

    景发则认为,导师制是很好的探索,对“大二病”的解决有积极意义。“但我们也不能迷信导师制,因为导师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他认为,可以尝试多种方法,但“不能放弃高校现有的党、团组织以及辅导员队伍,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

    当然,在学业方面遇到困难或发现自己对专业缺少兴趣的学生,往往会萌生调换专业的念头,而大二正是这一需求出现的高峰期。但是,国内高校对学生调换专业在比例、条件等方面设置了诸多限制。石中英建议,本科教育应当给学生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生和专业、院系之间当然要双向选择,但不应限制比例。如果某专业学生流失严重,则说明该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校应考虑对其进行评估甚至调整。“无论如何,让学生待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学习是不合理的。”

大二病自测

    1-15条为早期,16-20条为中期,21条以上请订床位。

    1.口头禅是“大学里什么都学不到”。

    2.善于旷课,并引以为傲。

    3.积极参与各种桌游,哪怕玩得很差。

    4.热衷社团活动,并渴望当一次组织者。

    5.突然对台球、飞镖、网球等英式运动产生兴趣。

    6.疯狂上传聚会照片,哪怕合影人都不太认识。

    7.暑假归来三句话不离学车的事。

    8.实习下班回寝室后,半天不脱西装。

    9.打游戏或看美剧把颈椎累坏了,偏说是“上年纪了”。

    10.宿醉后爱说“身体不如从前了”。

    11.脖子上永远挂着个大耳麦。

    12.拿着单反相机拍操场上的树叶子并雪藏卡片机。

    13.强力推荐知名歌手的早期作品。

    14.男生开始留胡子。

    15.否定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魔幻游戏,钻研“足球经理”、“模拟人生”类游戏。

    16.尝试去摇滚音乐节,鄙视摩登草莓,狂赞迷笛。

    17.开始泡酒吧,觉得彻夜不回简直帅呆了。

    18.一边说“要挂科”“要杯具”,一边觉得这才是大学生活,心中暗喜。

    19.不喜欢卡拉OK,常说“咱找个安静点的地方”。

    20.开始给父母讲人生道理。

    21.初、高中同学聚会时有意低调沉默。

    22.郊游也说成“找寻自我”。

    23.对大一学弟学妹说“你这样在社会上可混不下去啊”。

      摘编自现代快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