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超大规模”如何治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蒋跃新 绘

    保持普通高中学校的“适度规模”,治理“超级中学”,既要从宏观着眼,完善相关制度,还要从微观入手,通过明确办学标准、规范招生行为、强化收费监督,确保普通高中健康发展。

    ■汪明

    保持学校的“适度规模”,是确保普通高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一直以来,由于对普通高中学校的“适度规模”缺乏清晰界定和严格要求,导致实际办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学校规模扩张不受约束,“超级中学”数量不断增加。从现实看,“超级中学”对普通高中的发展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所引发的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也备受社会质疑。因此,保持普通高中学校的“适度规模”,对“超级中学”进行治理,已成为当前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尽快提上日程。

    “超级中学”的病因究竟在哪里?普通高中布局不合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方式单一无疑是重要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行为存在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超级中学”现象的蔓延。在本世纪初大力发展普通高中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企盼愈发强烈,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普通高中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时间,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成为各地化解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应当承认,目前的这些“超级中学”,前身大多是当地的示范高中或“高升学率”学校,因而这些学校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扩大规模的主要对象。

    同时,由于对学校教育质量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直接导致学校陷入升学率竞争不能自拔。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无视教育规律,热衷于抢夺优质生源,使得学校规模不断膨胀。可以说,在地方政府和学校追求高升学率、家长期盼优质教育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学校的超常规扩张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当前治理“超级中学”,需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宏观层面看,需要进一步深化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唯考试成绩、唯升学率的考试评价方式。当前,随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逐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局面将会有所改变。同时,需要在普通高中规模布局和探索扩大优质资源方式上下更大功夫。一方面,要科学规划普通高中的规模布局。在市、县(区)范围内,特别是在“超级中学”与“超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的地区,必须及时对市、县(区)范围内普通高中的规模布局重新进行规划,对于供给明显不足的地区,需要改扩建、新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毕竟依靠一两所“超级中学”支撑市、县(区)范围内普通高中发展的做法不可持续。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多种方式。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依然是当前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从地方实践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既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政府间合作,也可以通过政府与学校间的合作,还可以通过学校间的合作。单纯依靠优质学校的规模扩张,或通过优质学校举办分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其负面效应同样非常突出。

    从微观层面看,需要从明确办学标准、规范招生行为和强化收费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首先,通过明确办学标准,让学校有参照执行的依据。什么样的办学规模是适宜的?虽然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办学者心知肚明,但相关的政策规定并不清晰。即便有办学规模标准,实际执行力度也非常有限。因此,进一步明确办学规模标准并严格执行,是治理“超级中学”的一个基本手段。

    其次,通过规范招生行为,消除学校规模扩张背后的“高升学率诉求”。一些“超级中学”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到处争抢优质生源,超计划招生,对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严重损害,甚至造成“超级中学”一花独放、其他学校万马齐喑的局面。当前有必要从规范招生做起,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对于违反规定的跨区域招生应当立即叫停,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治理“超级中学”,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环境。

    再其次,通过强化收费监督,消除学校规模扩张背后的“经济利益诉求”。随着高中“三限生”(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的逐步退出,高中收费将得以进一步规范。通过规范收费,使学校大规模扩张背后的经济利益被斩断,有助于遏制这种无视教育规律的做法继续蔓延。

    总之,保持普通高中学校的“适度规模”,既要科学、可持续地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又要保障优质资源在区域、城乡和学校间得到公平分配,这是当前发展普通高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治理“超级中学”而言,应当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政策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敬请关注下一期《普通高中“千校一面”如何扭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