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让人向往伟大
■赖配根
我们的教育准备选择哪种历史观念?这本来是不难回答的问题,但在日趋多元化、戏说历史已成为时尚的今天,许多人对历史早已丧失了严肃的态度。表现于教育,就是以人性或其他堂皇的名义,不惜以个人的卑琐去度量伟大,以一己的庸俗去想象英雄。于是《祝福》变成了一桩陈年旧案(有的老师让学生扮演侦探去解开祥林嫂的死因),愚公移山不过是一件蠢事,“落花生”的朴实受到讥嘲……当然,《壮士》这样的课文,据说因为不符合“生命理性”、不符合我们时代对英雄的定义而被某些教材所拒绝。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发建老师的努力和探索就显得愈加可贵。但我以为,他的可贵,不在于让学生走进了那段历史,而在于让学生理性地面对那段历史。历史的面孔从未只有简单的一面,随着时代的推移,有些叙述被修正,有些记忆被模糊,但更多的重要细节也可能逐渐显露。教育应该引领学生去面对历史的多重面孔。因为,亲近历史,需从尊重历史开始;开创未来,需从认识真实的历史开始。简化历史和粗暴地割断历史一样,最终都只会让学生从一种悲情走向另一种悲情,从一种厌恶走向另一种厌恶。
刘发建老师的可贵,不在于让学生理性地面对历史,而在于唤醒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对伟大的渴望。如果去除《壮士》的特殊背景和特殊时代的语言色彩,它仍然打动我们,原因在于它充满了英雄色彩和伟大气息。五个手持简单武器的人居然能把上千的敌军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不是英雄行为是什么?好莱坞大片塑造的天地英雄,也不过如此。最后,他们不选择生还而选择绝路,不选择瓦全而选择玉碎,不就是我们民族千古以来无数慷慨悲歌之士所铸就的以身殉道伟大精神的体现吗?刘老师的课就在这上面浓重着墨。他自觉地舍弃渲染历史血腥场面的传统教学路子,就是为了让学生去咀嚼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去沾染英雄身上的伟大气息。这样,就使一些教学细节,比如对“自尽”一词的讨论、澄清,有了不同寻常的精神意义。从课后学生那么关心葛老英雄的病情并为英雄的去世而惊愕、伤心来看,刘老师的教育目标达到了:学生们已经知道向英雄和伟大致敬!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