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阳:20个贵州娃的“家长”
周玉阳和他从贵州山区带来的学生在一起。CFP供图
为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周玉阳将自己在贵州支教时的学生带出大山,带回江西老家接受教育,并自愿承担一切费用。“我总觉得对这些孩子有一份责任,正是这份责任促使我必须这样去做。”周玉阳说。
■本报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刘伟林 雷杰能
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是位于长江中心的一个冲积洲,四面环水。到九江县团洲私立中学教师周玉阳的老家,需要坐10分钟的大型渡船涉江而过,再乘半小时的车才能到达。
宁静的小山村里,周玉阳的家显得很别致,因为在大门前的一块水泥地上,立着一个水泥篮球架,这是周玉阳为住在他家里的贵州学生而建的。2012年8月,周玉阳从贵州山区带来了15名学生来江洲就读,后来又增加到20名。为了这些孩子,他四处筹措学费,有人质疑他,有人说他傻,而他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值得!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周玉阳决定前往灾区,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抬担架,转移伤员。14天后,他返回深圳,稍作休息后又重返灾区,这次他带上了妻子与11岁的儿子。妻子与他一起从事志愿者工作,儿子就在当地读书。直到年底,他们才回到深圳。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不仅花掉了自己的积蓄,也彻底改变了以前的人生目标。“从灾区回来后,对上班挣钱我再也提不起热情了,觉得生命中还有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周玉阳说。
1989年,周玉阳初中毕业后考取了江西对外贸易学校,1992年被分配到九江市工作,这在当时可以算是端上了“铁饭碗”。1995年,不甘平庸的他决定去深圳打拼,先从熟悉的外贸做起,然后又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经纪人。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终于跻身白领,组建了家庭,有了房子和汽车。如果不是2008年的灾区之行以及后来去贵州山区支教,他现在应该还在深圳干着体面的工作,过着舒适的日子。
2009年底,周玉阳从网上得知有公益组织招募志愿者前往贵州的贫困山区扶贫、助学。2010年3月,他和妻子一起辞去工作,远赴贵州,在毕节市国家级贫困县——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支教。
由于贫困与闭塞,教师都不愿意来石板村工作,1000多人的村子,完整读完初中的学生不超过20人。石板村教学点也只有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就得去集镇上学,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于是很多学生读完四年级就辍学了。
周玉阳刚到石板村时,学校里只有9名学生。他来到后,挨家挨户做家长们的工作,逐渐地,学生增加到了30多人。为了让更多辍学的孩子重新返校,周玉阳又想到在教学点增加五、六两个年级,经过多日奔波,先后动员了15个孩子上五、六年级。陇雪与罗敏两名女生,重新返校时,已经辍学在家放羊两年了,经过周玉阳再三做工作,她们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学校。
于是,周玉阳一人承担15名孩子的教学任务,妻子刘晚凤则负责女生的生活、心理辅导。700多个日日夜夜,从繁华大都市里来的周玉阳夫妇就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陪着孩子们吃土豆玉米,饮清泉山露,看日出日落,听书声朗朗,无怨无悔。
带15名学生走出深山
周玉阳说:“在支教的两年里,每年暑假回深圳时,学生与家长都怕我离开,哭着问我什么时候回来。”15岁的罗敏说,她和其他两个同龄的女孩子一旦没书读,就会面临嫁人生子的命运。怎么办?如果就此放弃,两年支教的心血就全白费了。周玉阳感到十分困惑。
2012年7月24日,周玉阳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他接到了从贵州打来的电话,说罗敏要外出打工。得知这一消息后,周玉阳赶紧打电话做罗敏父母的思想工作,并于两天后亲赴贵州。罗敏险些外出打工一事,让周玉阳不得不作出选择,也更加坚定了他心中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于是,他召开学生家长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长们,他要把孩子们带出深山,到自己的家乡九江读书,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学习条件。
经过挑选,周玉阳从中选取了10个品学兼优、有强烈读书愿望的孩子离开了贵州。在几名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名单增加到了15个。
周玉阳告诉记者:“孩子们渴求读书的愿望强烈,是我作出决定的最大动力。”考虑到安全问题,他决定让孩子们在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创办的私立团洲中学就读。
2012年8月,周玉阳带着15个孩子来到了九江县江洲镇,开始了新的生活。带着非亲非故的15个孩子来家乡读书,承担几乎所有费用,周玉阳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一开始遭到了父母与妻子的强烈反对,几乎都和妻子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但周玉阳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我总觉得对这些孩子有一份责任,正是这份责任促使我必须这样去做。”周玉阳说。
渐渐地,周玉阳的做法得到了父母与妻子的理解。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九江县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搬回翻修的老房子里。
记者来到团洲中学采访的那天,周玉阳正在教室里上课。他教的是初二年级的英语,他带来的15个贵州孩子,也安排在他所教的班级。教室里气氛活跃,不时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教室的墙上贴着孩子们月考的成绩,大部分学生英语都在80分以上。
“叮铃铃”,午饭时间到了,孩子们簇拥着周玉阳走出教室。周玉阳和他们一起到食堂打了饭菜,边吃边说笑,暖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馨而动人。
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
杜菊是周玉阳带出来的学生之一,她在给父母的一封信里写道:“有一天,周老师带我们去看海(孩子误把长江当成了大海),海好长啊,我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海,海里好多船,全都是倒着走……学校的老师很关心我们,老爸老妈你们不用担心。这里的学生读书都很厉害,我一定会努力的……”杜菊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
周玉阳的父母就生活在距离学校五公里的村子里,妻子平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氛围,周玉阳买了10辆自行车,好心人得知后又捐献了几辆。每到周五下午,他就带着孩子骑自行车回家,周一再返回学校。一屋子的欢歌笑语,20个孩子都成了周玉阳的儿女。
记者来到周玉阳家中,走上二楼,看到了孩子们的住处,以及孩子们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屋子里,床铺整洁,每个孩子都有两个放衣服的简易布箱,鞋架上整齐地码放着鞋子。他告诉记者,由于山区图书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孩子们在老家都没有阅读的习惯,来到江洲后,在他的指导下,随着孩子们读书越来越多,他们已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从原来的五口之家,到现在突然增加到20多人。周玉阳的妻子就专心在家做饭,他的父母则专心种菜给孩子们吃。为让孩子们的每个周末都过得愉快而充实,周玉阳在家与孩子们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周老师对我们像女儿一样,不光负担了我们所有的费用,每个月还给我们每人5元零花钱,可是我们都舍不得用,我们知道周老师也没有多少钱。”学生朱美艳告诉记者。
“20个孩子,六年的学习、生活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你以后拿不出这笔费用,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周玉阳说:“他们的家乡太穷了,我要让他们通过读书,改变他们的人生,我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现在已经有很多爱心人士都愿意以结对的方式,资助这批孩子到大学毕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