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资金热之后更需冷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线教育不仅需要资本的刺激,更需要互联网思维的洗涤、顶层设计的指引、标准规范的支撑和运营模式的保障。

    ■唐亮

    在线教育是真火了。2014年伊始,YY便宣布在未来两三年内投入10亿元人民币拓展其在线教育品牌——100教育。还有麦奇教育、惠科教育等众多教育机构宣布已经或即将获得亿元级别融资。面对热闹非凡的在线教育市场,人们不禁疑惑:资本力量将给在线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资本的热钱将止于何时何处,面对资本的“疯狂”,在线教育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不仅是在线教育,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资本的作用不容小觑:资本借由互联网,推动着技术创新、模式变革,颠覆传统产业;资本催生“鲶鱼”,激活市场,能够促进产业生态环境发展。但资本也有不足,比如它关注的是收益,而非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否则也不会出现互联网泡沫。此外,资本推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快速、深度融合并带来变革,但这种变革给现有社会治理框架体系带来难题,比如我国至今未出台电子商务法,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安全风险和监管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在线教育作为教育和新兴互联网融合的产物,除了需要资本的力量,更需要政府、教育行业站在战略高度,以全局视野积极参与甚至主导这场变革,把在线教育做实做精。

    培养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要素之一便是以用户为中心,这和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不谋而和,柔性化教育、个性化培养将是在线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区别传统工业化思维下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互联网思维另外一个要素是开放,学校是开放的,不再以围墙做边界;教师是开放的,不再只来源于正规院校;知识是开放的,不再只由教师构建。不管是谁,想要涉足在线教育,先用“互联网思维”洗洗脑吧。

    开展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在体制内外的表现可谓泾渭分明。体制外的在线教育,资本推动,热火朝天;体制内的在线教育,全凭自愿,不温不火,只有少数学校参与慕课和网校建设。因此,应尽快出台推进在线教育的指导思想、框架原则,鼓励和引导公立学校积极参与,明确在线课程学习成果跨校互认、学位挂钩、社会认可程度、收费标准,指导教师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完成角色转变。

    建立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至今天,标准规范作用的重要性已不用赘述。在在线教育发展初期,应该尽早制订在线教育课程、考试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这不仅能够防止出现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更有助于打通传统教育数据和在线教育数据,为实现教育大数据奠定基础,进而不断优化在线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在线教育产业良性、有序、快速的发展。

    明确运营模式。在线教育发展不离开资本的投入,国外更是如此,Coursera、Udacity、edX的融资规模动辄以千万美元计,但国外在线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相对明确,公益归公益、市场归市场。在我国,如果鼓励公办教育机构参与在线教育,就应当明确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比如是否允许公办机构通过在线课程盈利,是成立校内机构还是成立独立的盈利或非盈利性组织来运营在线教育网站,如何有效地引入金融资本,如何实现各类资源地集约高效使用,如何确定各类在线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

    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日子不好过,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出现停滞与萎缩,传统教育机构掌握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却没有在互联网上充分发挥价值。笔者呼吁:在线教育不仅需要资本的刺激,更需要互联网思维的洗涤、顶层设计的指引、标准规范的支撑和运营模式的保障,而且,这些事越早做越好。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博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