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 多元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志勇 陆勇

    作为江苏省属地方本科院校,盐城工学院为摆脱“工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院校,专业基础不如部属院校”的尴尬处境,转变工程教育理念,面向市场需求,将传统的“学科驱动培养”转变为“需求拉动培养”,探索与实践“能力导向,多元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2004年学校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抓手,与西门子公司(原UGS)联合成立“优集学院”,开始实施“小范围、大幅度”工程教育改革试点,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推广到全校工科专业。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找到了适合地方院校工程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

    解决工程教育面临三个难题

    ——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处于部属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迫处境。以能力为导向,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区域需求,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面向行业、企业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实现特色发展,避免了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同质化”,以及“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避免了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的背离。以工程能力素质结构拓扑图,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有效解决工程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脱节的问题。

    ——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与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的问题。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确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面向,按照工程人才培养平台的多样化,选择多样化的培养路径,实现工程人才的多元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

    ——将工程能力分解成基础能力、必备能力和拓展能力。以现行的工程教育体系和行业标准,确定工程人才必备的能力与素质;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确定工程人才的拓展能力;将能力进行细化,绘制能力素质结构拓扑图。 

    ——将专业课程按照能力结构拓扑图进行模块化,构建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必备工程能力与素质,以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 

    ——按照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培养平台的多元化和学生个性差异化,围绕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满足行业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和学生多样化择业需求。

    创新“能力导向,多元培养”模式

    通过绘制能力素质结构拓扑图,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将应用型、复合型工程人才所需的各种能力,分成工程基础、工程必备和多元拓展三个层次,整合成综合素质及行为能力、工程素质及应用能力、项目运作与协调能力三条能力线。对照能力素质结构拓扑图,形成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循“先进、有用、有效”原则,按知识单元重组教学内容。知识单元的设置反映行业最新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围绕解决行业企业实际工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知识单元”的动态调整和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使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企业学习环节,增设创新能力学分,将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占学生总学分(学时)提升到30%以上;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实行“岗位引导,项目绑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将企业实际工程问题设计成可供学生研讨的课题,配备企业导师与学业导师。

    按照社会需求和工程人才的服务面向,选择多样化培养路径。学校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择业趋向,选择不同的培养路径,实施工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形成了标准化培养、特色化培养、企业定向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等4个相对成熟的基本模式。

    标准化培养:面向行业企业,按照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标准,与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联合,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高校。 

    企业定向培养:依托合作企业,按照“预就业”实践模式,大三学生以“双向协议”形式,在合作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养,突破就业被动的瓶颈。学校“预就业”实践模式已经在材料、机械等专业推广,效果明显。 

    特色化培养:面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兼顾学生个性培养和将来的发展,培养跨专业、复合型工程人才。学校利用材料、机械、环境学科优势,策应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依托盐城国家级环保产业园,成为地方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人才培养基地。

    个性化培养:协同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培养创业人才。盐城工学院选择了有创业意识的学生进入创业学院和菁英学校,依托国家级的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江苏省省级大学生科技园,成立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个性化培养。江苏苏北地区的许多生态建材、环保装备行业的骨干企业大多由该校毕业生创办。

    盐城工学院自2009年向全校30多个工科专业全面推广“能力导向,多元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后,受益学生近18000人。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