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行业 泽被社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等院校除了教书育人的本职外,还在社会机器中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关系到它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耶鲁校长理查德·雷文认为,大学可以以多种方式服务于社会,但主要的有三种,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履行好机构性公民的义务。给予社会更多的承诺,达到更大的目标,是一所好大学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多年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交院”)立足行业,“整编”交通行业从业者,大力提升其文化技能水平;专注科研,承担的科研项目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担负起服务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立足行业 整编“生力军”

    关键词:送教上岛 船员培训

    一边是对船员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需求,一边是沿海地区常驻渔民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遭遇困难的现状。为此,浙江交院海运学院一直担负起这一重要的社会责任。为促进大龄失地失海农民就业,浙江交院在舟山岱山、沈家门、虾峙岛等地设立了5个成教点,专授航海驾驶和轮机两个针对性的专业。

    这是一场帮助海岛渔民转产转业的“持久战”。从2004年9月至今,浙江交院跨海“送教上岛”,已整整坚持了将近10个年头。为了减轻岛民的工作压力,学院将授课时间集中安排在休渔期的7~9月和寒假时候,10年来的寒冬酷暑,海运学院的几十名骨干老师上岛送教,参与社会服务。

    2004年至今,仅在岱山交院成教点就走出了630多名大学生,在虾峙岛等地,当地居民更称其为海上“黄埔学校”。

    这一办学思路,为解决岛上渔民转产转业和增加收入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解决了当地渔民的后顾之忧。如今,大批渔民转产从事海运,从学校毕业的渔民已经有好几百人成了港务与海运的股东老板。  

    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船员培训基地之一,浙江交院按国家海事部门要求建立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具有船员适任证书考前培训、专业培训和特殊培训三大类办班资格,培训门类齐全,教学管理规范。并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社会培训形式多样,培训项目涵盖了56个岗位(工种)和34个项目。

    2000年以来面向海船船员、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初高中毕业生、渔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人数达12万人次,逐步解决了浙江省船员紧缺、素质提高、知识更新等问题。

    专注科研 发挥“原动力”

    关键词:专业招牌 先进成果20余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在任何地方都适用。为了将学校打造成浙江省的交通科技研发中心和重要基地、省内一流的科研所,浙江交院以省属科研院所——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交科院”)为依托,注重教育质量与科技研究服务能力、水平、效益的发展。

    如今,这一“金字招牌”已充分利用学校品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科研平台能力,实现品牌、科技人员、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的资源共建与共享。

    当浙江海洋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交科院仅用了20天时间就拿出了可以操作的《浙江省港航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完成浙江省国家重点课题,保证了省交通运输部门承担的子课题“浙江省港航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课题的如期完成;2012年,为迅速跟进省委省政府部门和省交通运输部门城市治堵的战略部署,迅速完成并印刷了一份完整的《杭州市治理交通拥堵对策研究》资料,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获得社会各界好评;2013年初,面对铁道部门体制的改革新形势,交科院仅用一周时间就于当年3月初拿出了《铁道部取消后政府交通部门相关工作和对策思考》。

    几年来,该院共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公路学会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承担或参与完成部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交通运输部门及省科学技术部门科研项目48项,其中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的20余项。同时,稳步开展道桥工程检测、交通信息化等技术服务。科技服务合同额年均增速达27.5%。

    作为全省仅有的专业从事交通科学研究、运输经济研究、交通科技开发、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服务的科研机构,自2008年以来,交科院作为浙江交院“科研”引擎,完成了一系列华丽蜕变,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科研、技术服务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模式。

    反哺社会 服务“大交通”

    关键词:四百行动 多方共赢

    上岸教书,下海开船。一直是交院老师双重角色的最佳诠释。

    曾经有一个盛夏,让“海之星”船企与交院结下深厚友谊,该企业负责人感慨,技术让企业终身受用。那年,海运学院6名教师组合的“船舶专业团队组”,以拟任“机务经理”、“机务主管”的身份,登上了舟山普陀区登步岛修船厂,进行为期20多天的“一线作战”。制定了“海之星”轮修理计划,船舶坞修等内容。来到船舶修理厂后,教师团与该公司机务部门经过商讨,共同研究制定了“海之星”轮的修理计划,确定了主机、发电机组、船舶电站的维护与保养,以及海底阀保养、管路更新等等。

    在操作过程中,谢以超、柴勤芳等老师发现,该轮主机滑油系统改进前,滑油泵为自带的两台,一个压力泵,一个抽吸泵,整个系统管路复杂,阀门多,操作不便,特别是新的机轮人员容易失误;此外备用泵排量较大,容易造成满油现象且冷车启动油压高,易造成泄漏等等隐患。

    于是“船舶专业团队组”对管路系统的抽吸泵、压力管路进行了一些改进,简便了系统管理,更易于操作和维护,公司采纳了改进意见,效果十分满意。

    自2010年起,浙江交通学院启动了一项“百名教师入百企、培养百名骨干、建设百名精品课程”的“四百行动”。4年来,“四百行动”在人才培养的制订、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用。经不完全统计,4年来,学院在“选派百名教师、深入百家企业”项目中,共有近400多人次教师,组成90多个项目组,奔赴了近百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教师而言,增加实践经历,积累大量的实践素材,推动专业与课程建设,对企业而言,教师的到来帮助其解决了高精尖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校企合作与交流,达到行业、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王宁 王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