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改造之后更精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田颖城

    从2013年11月起,我开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二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之“新”》。我给学生录制了“基础介绍”和“探讨性问题与阅读指引”两种视频。

    “基础介绍”视频中,我用相对有趣的话题引出问题。“探讨性问题”视频则围绕关键点发问,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理解胡适、鲁迅、李大钊文章的价值;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能“运动”得起来;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并列起来概括,认为其共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你怎么看?

    由于没有方便的类似YouTube网站,我决定把视频传到学生的智能手机上。微视频通过手机视听播放器就可以播放,同时在电脑上也可以用。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最大的优势是让交流更趋于有效。课上交流时间多了,学生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更主动,发问的层次也不一样了。比如,学生问:“毛泽东为什么看重鲁迅?我们该怎么评价鲁迅?”“那时袁世凯专制吗?”“今天回望胡适、鲁迅、李大钊,谁的人生选择更值得借鉴?”这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以前学生很难提得出来。课下微信即时交流的便利以及参与人数的众多,也是以前的课堂讨论不能比的。

    在尝试中,我发现,学生喜欢用手机看视频学历史。课前、课后,想看就看。看累了,还可以听,想专门看视频上的板书,可以暂停,一遍不懂,可以再看再听,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方便的方式来上历史课,是真正能召之即来的手机历史课堂。有效的课堂讨论,也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增强了自信。课下我和学生用手机微信交流,还把相关文字上传到微信上分享。

    “翻转课堂”需要考虑技术本土化以及学科的教学实际需求。理想的“翻转”需要特定的网络环境、软件技术与设备的辅助,将现有技术进行适当改进,可以收到较好效果,如教师自己录制微视频时,可以把设计好的PPT作为背景,把相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等事先放到PPT上,边讲边用鼠标进行指点。在我看来,这样的效果要比可汗学院的“从詹姆士镇到南北战争”一课要好一些。

    具体“翻转”哪些,要根据学情而定。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需要“翻转”。目前就历史课而言,基础课、训练课中的难点、复习课中的重点比较适合“翻转”。基础课的难点涉及前面提到的新文化运动之“新”的理解之类;训练课的难点涉及学生需要多次揣摩的一些问题,比如,以“苏格拉底案”为例介绍怎样“从材料提炼出……的本质特征”;复习课的重点一般都是需要多次训练学生才能深入理解的问题,如怎样“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从反馈看,高三选考历史的学生更需要专题复习课的“翻转”,高一、高二学生则更希望较难理解的重点问题的“翻转”。

    (作者单位:上海市建平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