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示范”的中职学校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苏勇校长(右一)在职业技能竞赛签约仪式上。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是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2011年开始,学校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按照计划,共有“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和“全国化工中职学校合作与师资培养基地”、“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园”两个特色项目列入了建设内容。短短的两年间,该校在创建国家示范校的建设中,成为了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实训装备一流、教学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职前职后联动发展的品牌学校;赢得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面对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取得的显著成就,再次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处,再次审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实现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跨越。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创新·发展·示范”的经验,把党和国家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落到了实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人们深思、很值得全国同类学校学习。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始建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享誉全国、名扬海外的职业教育品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在这所学校应有尽有。近年来,学校得到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的首肯,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之一。
寻觅这所学校的创新与发展,缘何在职业教育和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创造了种种奇迹。带着敬仰与好奇,我们走进这所学校,全面挖掘其闪光的轨迹——
创新——
成为示范校建设的奠基石
什么是教育创新?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当我们走进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被这里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所吸引。近年来,该校在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中,以雄厚的办学实力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准谱写了一曲光彩华章。
——建设机制创新:为示范校建设保驾护航。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是一所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近400名教职员工、5700余名学生的中职学校,在全国职业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学校采用“横向研究、纵向推进”的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工作流程“三大”运行机制,为创建国家示范校铺平了道路。
早在建设之初,学校就成立了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推进办公室、经费管理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为一体的三级建设组织机构。金山区教育部门还亲自邀请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高等学院知名专家,组成了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示范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抓好示范校建设,学校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在制度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方式、教师队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教研组织建设、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了《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考核细则》、《上海石化工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35个纲领性文件,为示范校建设保驾护航。
同时,学校采取“纵向推进、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与各个项目(课题)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以项目(课题)为单位,对建设进度、成果质量、目标达成等进行有效的考核。建设中,学校还将任务分解为15个项目、236个课题和子课题,与项目负责人、课题和子课题组长签约责任书;按照时间节点,通过“推进办→专业部门→课题/子课题组组长”的管理主线,实施“纵向推进”;并按照“月报→中期检查→月报→终期成果提交”的工作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示范校建设。
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健全了“横向研究、成果共享”的机制,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业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深入的项目课题研究。由校级领导或职能科室领导领衔,选取能力最强的教师担任子课题组长,引领各专业子课题的研究,实现了“丰富内涵、创出特色”的办学目标。
短短几年间,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就是在这样的机制创新中,踏上了示范校建设的发展之路,从而实现了学校的高位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13年5月,当上海市教育评估专家组对该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两个精品专业评估时,对学校的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一条创建国家示范校的道路,由此形成……
——人才培养创新:为示范校建设丰富内涵。“培养让企业满意、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办学宗旨。长期以来,学校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重知识轻方法、重知识轻素能、重应试轻应用、重占有轻创新、重确定轻反思等实际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让企业满意、符合企业需求的有能力、高素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是建立专业顶层设计平台,高起点开发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学校组建了由专业带头人领衔,跨国企业培训部培训师及各生产装置主管参与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组。核心任务是:负责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动态优化调整;主持开发上海市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集中研究具有国际水平的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的任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在培养目标上,强调行业需求人才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在课程体系上,以岗位群职业能力为依据,突出针对性;在课程结构上,留有“活模块”满足合作企业的特殊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实施“双证”融通,使实践性教学和人才培养自成体系。
为满足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新需求,学校从2010年开始,与德国丽莎-迈特纳学校、柏林东北部化工职业培训中心(bbz),以及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外资企业,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以此培养高端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目前,这一人才培养新模式已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条件、教学安排、考试方案、成绩认定、证书颁发等领域,为进一步培养国际型化工操作人才探索了新路。
二是立足企业所需,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在2006年,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就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纳入到了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这一创新模式带动了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所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知识和劳动相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另一方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对象的结合。它在宏观上体现“校企合作”;在中观和微观上体现教育教学;即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还紧紧结合示范校建设,组织课题组从源头抓起,更进一步地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岗位、知识技能,以及企业生产的组织结构、产品质量的监控等领域,总结出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数控机床操作员,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学校研发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试点教学实施方案》、《数控专业学生企业认知实习实施方案》、《数控专业学生企业跟班实习实施方案》、《数控技术应用教学实施方案》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订单培养实施方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为打造职业教育的优质品牌,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还加大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在保持原有多个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投资4500万元建成了一座建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实训基地”。这个基地涵盖了3个市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即“上海市职业教育化学工艺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市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开放实训中心”和“上海市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还有2个“物流管理与服务实训室”、“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训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成,一举成为了“上海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也为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教学模式创新:为示范校建设增强后劲。“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上海石化工业学校非常响亮的教育品牌。这种先进的育人模式,不仅为学子的成长成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示范校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依托小组共同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的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任务布置—学生预学—集体讨论—成效展示—评价反馈”等五个方面。其主要内涵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镶嵌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