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同时,英语教育还应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我国自晚清时期开始倡导学习西方的思辨传统,以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为主旨。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深入西方国家英语外语教学理念,但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实现。比如记忆单词,现在各种背单词的方法五花八门,很多号称独特的记忆方法,仔细分析起来,并非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单词,而是单纯记忆单词的拼写。结果学生可能记住了一些单词的拼写和发音,却仍旧不会在实际句子中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改变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交流并不是语言的全部功能,教外语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而是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心智。目标的改变也意味着话题内容的变化。比如,话题可以变成“生气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如何解决”等等。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型,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转变。这种理念的转变,会对人们理解英语教育的目标产生重大变化,这些观点也为思考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确定英语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将可能为英语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

    英语教育的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大部分人对于学校进行外语教育还是认可的,但对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还存在争议。从整个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越来越低,欧洲5~7岁开设英语的有13个国家,8~9岁的有10个国家,10~11岁开设的有4个国家,亚洲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也在降低。

    长期以来,社会上讨论英语教育的焦点集中在起始年级和学习方法这两个方面,以为采取了适当的方法就能学好英语。比如,有的地区主张小学取消英语课程,有的地区却下降到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实际上,对于儿童学习英语来说,首先还不是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而是实质性接触语言的频度。在我国目前的外语学习环境下,在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并不会对学生今后水平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国际上有大量研究表明,仅仅让孩子每周学习一两次英语,提前接触英语的效果不明显。目前人们不满意英语教育的效果,却很少涉及课时、条件、环境等最重要的问题。2001年,对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我国教育部门有明确要求,提出从小学三年级起始,每周不少于四次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设”。后来各地竞相开设英语课,但是,很多地区每周只有1~2节课,大部分学生下课后又没有接触英语的条件,学习效果就打了折扣。总而言之,学习英语的关键问题不在起始年龄,而在接触语言的频度。这也是课余民办培训机构在大中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由于课时少又有减负的压力,教学要求只能一降再降,小学生学习4~6年英语,也只要求“学习600~700个单词”,和“能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所谓“学习”,也就是“见过”。这是什么概念呢?据统计,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6.5岁时,已经掌握2500个单词,在12.8岁时,已经掌握8700个单词。我们可以推算出,我们的小学学生到12岁时,只能达到英语为母语6岁儿童词汇量的1/6和不到同龄人的1/20。

    除此以外,关于英语教育还有几个关键问题:即目标、内容和方法。目前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要改变“哑巴英语”,认为造成“哑巴英语”的问题是学生“说不出”和“听不懂”。但是,我觉得要改变“哑巴英语”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明确“说什么”。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要模仿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表达方法,学习功能性的对话,比如问路、购物等。在这样思路的影响下,我国的小学教材,大多是模仿英语国家中产阶级成人的语境与社交内容,很多话题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没有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很多情况下,学生用了最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些很少能用到的内容。孩子们见到外国人只能寒暄一两句,至于深入谈论其他问题则无话可说。这反映出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不能仅仅学会一些“生存英语”。所以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恐怕不是说不出来什么,而是没什么可说的。实际上,中小学英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哑巴英语”,特别是对于大中城市学生来说,不知道在什么语境下如何表达才是“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另外,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测评等诸多问题对英语学习的效果影响也很大。目前小学开展教学活动,大多数是枯燥的机械性练习,很少有对于思维认知的挑战性活动设计。本来英语学习应该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惜目前有些中小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批判性思维)能力。再加上近些年来英语教师人数迅速增加,很多教师缺乏系统培训,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机械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以社会上对于英语教育有很多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围绕英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课题,龚亚夫提出了“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主编了《新维度英语》教材,此教材目前已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新维度英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教学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体验目标”,“任务目标”指学生能够完成的各种语言和思维任务,“体验目标”涉及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品格发展。

    作为这套教材的副主编,外研社教育培训事业部高级学术总监张敏,简要介绍了《新维度英语》的主要特色:1)在单元主题的选择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还能降低语言输出难度,让学生言之有物;2)教学目标融合了“做事”与“做人”的培养,在锻炼听说读写等微技能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格;3)国际文化背景与本地化语境巧妙融合,模拟学生的真实世界并产生情感上的关联;4)二十条设计任务的标准,涉及任务的方方面面,尽量完整呈现任务过程;5)单元模块设计上采用Littlewood提出的“五步交际法”,呈现五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模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6)词汇选择围绕话题与任务,覆盖面广、容易教,并且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高复现率和语块呈现则有利于强化记忆和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主旨思想,龚亚夫提出的多元目标英语课程兼顾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以及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对英语课程标准和基础英语教育方向的一次精彩的诠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