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育美的人
美育系列课程之沈鹏书法艺术赏析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起步于1882年的南菁书院,由江苏学政黄体芳和当时两江总督左宗棠创办。一路走来,这所具有132年历史的老校,以现代与历史的双轴线构建出既古典又时尚的新型校园,将历史文化的韵味与现代教育的魅力演绎得精彩无比,唱响了一曲曲悠扬动人的学生成长歌谣。
作为有132年校龄的学校,南菁一贯倡导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让课程文化建设催生学校的成长力。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纽带,聚合学校文化资源,构筑具有校本特色的美育课程,赢得了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办学之路,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篇章。
【品读一】文化立校 全力打造育美环境
当一所学校拥有了百余年的悠长历史时,岁月的洗礼、文化的积淀使她洋溢着古朴的风格,彰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而当一所学校能够深刻挖掘历史发展所孕育的文化菁华,把与时俱进的教育追求融入学校发展内涵时,她便具有了一种从容的厚重和理性的高度。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无疑就是这样一所理想的学校。
在新校建设中,南菁充分挖掘书院文化中的精髓,为现代教育服务。书院碑廊、沈鹏艺术馆、顾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陈列馆等,随时散发出文化的韵味。走进南菁新校区,以菁园广场、菁园大道为主线的现代轴,展现出南菁教育现代化所达到的高度,现代化、数字化装备的教学楼和体育馆、图书馆分立在菁园大道两旁,一座双子造型的9层建筑文德楼巍然屹立在菁园广场上,将整个校园渲染得恢宏气派。
由沈鹏先生所书写的“文德楼”楼名,取于创办人之一的左宗棠为书院题写的“辅世长民莫如德,经天纬地之谓文”对联。意为,能辅助君王治理百姓,那才是最尊贵的德行;具有能做大事的才能,才算拥有了大的学问。内容充分体现了奠基人对教育的朴素理解,也为南菁定下了育人的标准,勉励后学者“修文、明德、立天下”。
文德楼西南傲立在菁园广场旁的“正学亭”中“正学”二字则取于江苏学政王先谦先生(曾任岳麓书院院长)《劝学琐言》中的对联,“由正学生正识,以实心行实事”。由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书写。意为,做学问唯有具备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知识,成就事业。亭子两侧“忠、恕、勤、俭”四字为陈立夫手迹,是传承百年的南菁校训。“忠”即忠诚,是对待国家民族的忠诚,忠心赤胆,精诚报国;“恕”即宽容,对待他人的宽容,尊重理解,待人如己;“勤”即勤奋,是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勤奋,业精于勤,勤则不匮;“俭”即简朴,是对待自己和对待生活的简朴,俭以养德,求学真朴。忠恕为处人应事之方,勤俭是立名成业之本。
与“正学亭”南北相望的“书味亭”取自左宗棠为南菁书院讲堂所作的对联:“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足见当年明确的办学宗旨。原刻联已毁,对联由当代书法家张锡良所书。身置亭中,可练达性灵,可陶冶情趣,可“明志”,可“致远”,孕育书卷气,蕴含人文气。
历经沧桑的百年南菁,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体现南菁厚重的历史文化,设计者把南菁老校区内的老校门、宗棠古井、碑廊这三大经典历史遗存精华复制、移植到新校区的历史文化轴线上。在这条轴线上,以仿民国当年南菁学校三拱箭炬校门老校门为起点,坐落着校史馆、沈鹏艺术馆、书院碑廊等代表性建筑,辅以书院时期的石毂和井圈,将南菁书院厚重的文化气息烘托得恰到好处。
书院碑廊东门两边是学政大厅区域,里面是四间多功能微格教室。取“学政”之名,以示纪念创建南菁书院的江苏学政们。
漫步历史轴线,书院石井栏以及当年书院古门楼的石柱、石门挡等石构件赫然在目。触摸光滑的石井栏,令人浮想古井的往日细节,品味“饮水思源”之真谛,体验“爱国荣校”之深义;叫人遐想从前沧桑的岁月,串起如歌的年代。
穿过碑廊,一路品读百年南菁的历史文化长卷,学生的灵魂得到升华,生命自然成长。池塘南北两侧为书院碑廊,共有仿古碑刻18座。其中南侧9座文字碑,记载了书院创建的历史;北侧9座图像碑,再现了与南菁书院相关的7位先贤形象,还包括两幅源自《江阴县志》的“长江水师协镇署图”和“江阴城隍图”。在碑廊中徜徉,南菁历史的光影随处跃动。
【品读二】课程树轴 强力推进审美课程建设
美育的主渠道在课程,南菁以久长的办学历史为积淀,寻觅文化与课程的经脉,以内涵启迪为突破口。“文化是课程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它既为课程提供了基本知识体系及内容,也决定着课程的内涵与品性。因此,课程本就是一种文化选择。同时,课程不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创造和重新创造我们和我们文化的工具。”这是南菁审美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在分析学校现状与确定发展目标之后,南菁人决定要打造艺术、人文、科学多学科的融合体系,以凸现课程文化的生命力。该校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美育课程研究:一是对艺术形式和呈现方式的研究。这是对器具本身的形态研究,以凸显科学精神;二是对器具产生的环境即文化背景的研究,包括时代内涵、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精神,以挖掘人文精神;三是审美鉴赏、审美实践的个性化研究,以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以此构建三类课程:一是了解和鉴赏型的课程,如,在“书画鉴赏”课中享受艺术美,在“南菁建筑环境的文化烙印”课中领悟自然美;二是实践和活动型课程,如,在“古陶瓷欣赏和陶艺制作”、“欹器的探究与复制”课中学会追寻;三是特长和发展型课程,如通过“考古”、“工艺设计”课的学习,直接与高校对接。
学校通过由若干门学科组成支撑“美育”的学科群,开展对客观事实“真”的认知,对道德行为“善”的选择,对生活世界“美”的品味。南菁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美的元素,让学生喜欢并享受学习。语文学科的语言之美、数学学科的思维之美、外语学科的异域之美、物理学科的简约之美、化学学科的变幻之美、生物学科的本源之美、历史学科的品鉴之美、地理学科的自然之美、政治学科的辩证之美、音乐学科的赏心之美、美术学科的悦目之美、体育学科的健康之美,在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南菁人一直在探索,追求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在美育课程建设中,学校拓展审美现有途径,健全和完善普通高中课程群进行文物的考证与鉴别,达到“求真”(知识价值);探究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精神,达到“求善”(道德价值);体验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求美”(审美价值)。学校不断地在琢磨如何建构核心教学内容的课程模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利用教学模型的直观化和简约化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现象,发现科学规律的活动中,从物理模型构建走向抽象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对审美本质的认识。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利用上,创设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快捷查询信息;同时,通过计算机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形成机为我用的数字化、个性化的互动局面。将艺术与审美相交融,从美的体验走向美的创新,借助人机互动,打造活动型课程模式。
南菁高中美育课程建设着眼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厚重的人文基础。
【品读三】教师铸魂 精心培育尚美团队
南菁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整体师资条件雄厚。名特优教师占高中专任教师的51.43,遍布全校所有学科,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有80多位。80%以上的教师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所有教师都具有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经历。学校还聘请国内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
一所学校,要想取得长足发展,最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品位。南菁高中非常重视对教师团队的培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教师构筑了提高自身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的平台。通过理论导航、专家引领、案例反思、沙龙交流、论文提升、课题历练等方式,创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构建自主式的“实践反思型”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创建教师自身专业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发展的推进机制。
教师团队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美育课程的开发,同时,开发高质量的审美课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美育课程基地的开发过程就是多学科知识的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在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等方面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老师们凭着智慧与热情,大胆开设了陶艺课,从泥土里嗅到了“厚德载物”的特有气息,从专业的理解走进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带着爱,传播美。就这样,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着、提升着自己,从而为学校打造出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