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23年的爱心接力
3月20日,包钢实验二小的一名学生为孤寡老人陈玉珍演奏乐曲。新华社发
从1991年至今的23年间,包钢实验二小校长换了三任,大队辅导员换了四任,学校已经毕业的学生加上现在在校的学生约8000人,都用自己的小手给孤寡老人陈玉珍捡过废品,并为她提供过帮助。
■本报记者 郝文婷
这学期,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二小新任校长王冬梅一上班,首先在校园里转转,想熟悉一下学校情况,当她来到教学楼的北边时,顿时愣住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堆得有两层楼那么高。“这是孩子们近期给陈奶奶收集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废品。”同行的学校党支部书记刘丽萍解释说,“这两天就卖掉给陈奶奶当生活费。”
“尽管对二小长期照顾陈奶奶的事迹早有耳闻,但当我亲眼看到这堆瓶子时,心里还是不禁一动。”王冬梅回忆说,“这些都是孩子们一个个捡来、积攒下的,做一次就不容易,何况是坚持23年。”
陈奶奶名叫陈玉珍,一直未婚独居,晚年以拾破烂为生。1991年的夏天,包钢实验二小五年级学生贺飞因搬家要转学,但他对自己家一直关照的邻居陈奶奶有些不放心,班主任秦振辉知道后,就发动班级学生替贺飞继续照顾陈奶奶,从此越来越多班级参与进来,并成为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一项固定内容,坚持23年从未间断。
从1993年开始,照顾陈奶奶有了详细的方案,学校大队部号召每人每月贡献一把米,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每人每天节约一点儿零花钱,成立爱心小银行,给老人过生日、买药;日常生活中收集易拉罐、废纸箱、塑料瓶等废品,卖掉后给老人贴补家用;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给陈奶奶打扫卫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把米和零花钱的活动逐渐取消,但给陈奶奶捡废品、打扫卫生的活动一直在延续,为了让陈奶奶开心,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孩子们都要给陈奶奶过生日。孩子们的爱心感动了家长,越来越多家长也参与进来,他们常给老人带去米面油、蔬菜、水果及一些生活用品。“我们想给陈奶奶多一些家庭的温暖,家长都特别支持,因为孩子也需要这种爱的教育。”学校大队辅导员孙建军说。
23年间,包钢实验二小校长换了三任,大队辅导员换了四任,23年中,已经毕业的学生加上现在在校的学生约8000人,他们都用自己的小手给陈奶奶捡过废品。曾经以捡破烂儿为生的陈奶奶身体每况愈下,近6年再也没有捡过废品。
“照顾陈奶奶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学生的一个习惯。”刘丽萍说。
3月底的一天,又到了看望陈奶奶的日子。大家在一栋老楼前停下,上到三楼中户门口,孙建军拿出钥匙,熟练地打开家门,一股淡淡的、有些呛人的味道扑鼻而来。
“我先倒这个。”孙建军从床底拿出了一个小桶,屋子里呛人的味道就是从这个尿桶里散发出来的。今年已经93岁的陈奶奶患有植物性神经紊乱和老年痴呆症,行动不便,很少下床。
“孩子们,把东西放下,自己找抹布和扫帚。”孙建军招呼着随后进来的学生。五年级学生王靖宁和妈妈直接走到厨房的水池旁洗起了碗筷,这是她们第四次来陈奶奶家。四年级(2)班的高敏婕拿起笤帚从墙角开始细细扫起。
“每次带学生来,我都不会多说什么,只是带着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力所能及的事。”孙建军说,“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孩子们会看在眼里,也能记在心里。去做,比说教更管用。”
“可能因为小时候有照顾陈奶奶的经历,所以现在看到流浪者、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我不会漠不关心。”如今已经大二的王子鹏告诉记者,现在每次看到街上的流浪者或乞讨人员,他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对需要帮助的人会伸出手帮一下,哪怕是投一块钱。
刘丽萍说:“爱心相助活动,如果是只做一次,可能只会给老师、学生一次小小的触动,但如果坚持做23年甚至更久,潜移默化中,就有可能内化为一种品质。”
在包钢实验二小,学校对陈奶奶的照顾也逐渐形成少先队“童心暖残心”敬老助老活动,先后与包钢焦化厂和包钢敬老院开展手拉手爱心相助活动。2008年,包钢实验二小成立3个学生社团,其中以公益活动为主题的“小橘灯”社团首次报名就超过百人。
刘丽萍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辐射,由班级到学校、由师生到家长、再到社会,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好地传承下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