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青春记忆里最难忘的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坚持将自己钟爱的事业专业化,2012年考取了教育部辅导员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并于《中国教育报》发表论文一篇。

    他爱自己的学生倾其所有,他爱他的事业如痴如醉!这就是哈尔滨师范大学辅导员王敬国。

    个人感言:

    辅导员是一名老师,更应该成为学生们的朋友。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虽然看起来这份工作没有华丽的外表、炫目的形象,但是它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挑战的,值得我为之付出我全部的青春年华。

    我在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余个春秋,自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作为辅导员,必须以学生为本,饱含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为学生的发展竭尽所能。辅导员工作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她是我钟爱的事业,选择了就没有后悔过。我认为成为一名辅导员就是成为了最幸福的人。

    学生印象:

    生活中,他是我们的大哥哥。他曾经在风雪之夜找回服药昏迷的学生;他对年级里的少数民族学生照顾有加,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习中,他是我们的指路人。作为辅导员老师,他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中,他是大家公认的智多星。连续七年七个团体操一等奖,5000名学生的励志记忆,背后凝结的是艰辛和汗水。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朱文建

 

    南京大学 李兴华——

    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人物看点:

    博士毕业后,李兴华没有出国继续做研究,也没有选择高薪工作,而是决定留在她深爱着的大学校园,当起了几百名学弟学妹的辅导员。6年的辅导员之路,李兴华凭借着自己对学生工作的满腔热情,以谆谆叮咛言传,以亲身经历身教,积极开拓工作新模式,全心全意地诠释着“良师益友”这一职业使命。

    6年来,李兴华以爱心之力,完善“三困学生”帮扶机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她的工作信念,她常说:“对我,每个学生看起来都是几百分之一,但对于他们每个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为了这百分之百的期待,她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帮助沉迷网络的学生重拾信心顺利就业,细心呵护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走出阴霾等等。6年来,李兴华以创新之举,帮助学生高层次高质量就业。为了帮助同学就业,并提升就业层次和满意度,李兴华探索出了一条就业指导专业路径,以职业规划师的眼光,对迷茫的学生开展职业咨询;同时设计个性化就业辅助档案,对求职、出国、读研的同学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有的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深造,有的拿到世界500强公司录用函。6年来,李兴华以责任之心,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建立网上家委会QQ群,每周固定用两个半天与家长在线沟通,定期召开网络家长会,甚至吸引了其他院系和高校的学生家长慕名参与;她在人人网、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的工作博客发布日志近2000篇,点击量超过47万次。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她荣获了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南京大学优秀辅导员、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共青团优秀工作者、优秀心理健康工作联络员、优秀党支部书记、最佳博客奖等多项荣誉和表彰。

    个人感言:

    曾经有人问我,作为一名博士,是否后悔当时放弃继续深造而选择了做辅导员,我的回答一如我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与自己在科研上的成就相比,我更欣慰我能为我的学生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作为本专业的博士,我庆幸自己除了能在日常生活、校园活动以外,还能在学术科研、专业技能甚至生涯规划方面为学生给予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学生印象:

    “李老师”,“兴华姐”,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将“良师益友”这个称呼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辅导员这份工作的热爱和付出,很多人觉得大学辅导员很轻松,但如果你见过兴华姐工作的样子,你就会知道,所有的认可和荣誉都是实至名归,只有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才能成为这样一名辅导员,成为所有她带过的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兴华姐”!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硕士生张晓霞

    (下转第十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