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特教中心:艺体雨露滋润“残缺花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周红松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下课铃声刚刚响过,河北保定特殊教育中心校园便热闹起来。学生们或怀抱乐器或脚蹬轮滑或手提球拍走出教室……两栋教学楼中间的一片运动场上,校足球队正在训练。如果不是看到教练、老师、队员之间比比画画用哑语交流,很难想像这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全部是聋哑人。

    走进保定特教中心,学校大门口高高悬挂的“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铜匾闪闪发光。在这所学校,艺体教育被摆放到很高的位置。为每名学生开发一项他们感兴趣的艺体课程;让每名学生学会一样终身受益的艺术或体育技能;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制定A、B、C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真正实行分层教学;最优秀的学生可以拿到3个证,即毕业证、诚信证、才艺特长证——“1133模式”是特教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的艺体教育教学思路。学校精心设计的足球、乒乓球、轮滑、美容美发等23个艺体兴趣小组,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足球是特教中心的传统项目,同时该校还是河北省残联确定的“河北省少年聋人足球训练基地”。为提高球队水平,学校出资外聘专业教练,科学训练,并尽可能多的让队员参加各种比赛,加强实战能力。2013年,学校与英利集团共建保定特教中心足球队,经过45天集中训练后这只队伍代表河北省赴长春参加全国青少年聋人足球赛,一举夺得第三名,实现了河北省聋人足球历史性突破。

    听力是盲生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他们对音乐非常敏感,音乐对其日常生活和情绪的影响远远大于正常孩子。掌握一项乐器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一门技能,更是提升成长空间的一个重要渠道。特教中心盲人乐队分萨克斯、铜管、木管、打击乐4个小组。乐队每天下午训练,周四下午由外聘专业器乐教师指导。如今,每当校内有大型活动,小队员们都能大显身手,《国歌》、《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等名曲的演奏,让前来视察参观的各界人士拍手称奇。

    “虽然这只乐队还不太成熟,但师生付出的艰辛却难以想象。”音乐教师车克深有感触地说:“练习时,先由教师将乐谱读出来,学生听读后扎写在纸上,反复摸读熟记。上乐理知识课时,教师反复试唱,学生熟记后演奏,具体演奏时的手形、力度、姿势等需要教师手把手指导。”

    美术是特教中心教育教学的重点科目之一。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优势,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鼓励与引导。课后,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与大自然对话。易县清西陵、唐县花盆村、阜平不老台村无不留下师生们写生的身影。多次带领学生外出写生的李艳坤老师说:“听障学生对色彩、明暗、线条的把握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学生每次写生后画技都会突飞猛进。”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再加上辛勤汗水的浇灌,累累硕果挂满枝头:2007年以来,特教中心两名学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1人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录取,多名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国家、省大赛中获奖,40人凭借美术专长考入大学;2013年,特教中心10名听障学生参加高考,其中6人被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4人被专科学校录取。校长杨卫国激动地说:“成绩的取得,有力说明了无论听障还是智障的孩子,潜力都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你一个奇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